庄赶美心里那座用四套房和五百万现金堆起来的金山,塌了。
不是那种山崩地裂的巨响,而是像沙子堆的城堡,一阵风吹过来,无声无息就散了架,连个渣都不剩。
前一天,他还在隔壁王阿姨家指点江山,唾沫横飞地构建着他们“钉子户联盟”的宏伟蓝图。
那架势,仿佛自己就是华尔街之狼,手握着整个片区动迁项目的命脉,只要他跟王阿姨手拉手跺跺脚,那未来的商业中心就得原地改道。
他甚至都盘算好了,五百万到手,先给大儿子振东换套大三居,再给小儿子振北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剩下的钱,自己就提前过上退休老太爷的生活。
这梦做得,连颜色都是金的。
他跟王阿姨的攻守同盟听着也挺唬人,两个小院连一块,位置绝佳,卡在规划图的“咽喉”上。
庄赶美当时的原话是:“咱们拖一天,他们的成本就多一天,最后肯定是他们哭着喊着上门求咱签字!”
王阿姨被他说得满脸放光,点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仿佛已经看到了五套房本和两百万现金在向她招手。
成年人的世界里,最大的错觉就是以为自己拿捏住了规则。
庄赶美活了大半辈子,一直觉得是生活在拿捏他,这回拆迁,他觉得是老天爷递给他一把反客为主的王炸。
他甚至有点瞧不上自己那个当老师的哥哥,觉得他就是个老古董,捧着铁饭碗,一辈子小心翼翼,树叶掉下来都怕砸破头,哪有他这种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智慧”?
他回家跟爹妈“训话”那段,简直可以入选年度迷惑行为大赏。
“对外口径要统一!”
“别让人家各个击破!”
“他们派来的都是小八拉子,探口风的!”
一套套词儿,说得他爹庄老头直翻白眼,他妈则是一边掰着指头算钱,一边又怕这事儿黄了。
老太太还想打个折:“要不就要三百万?”
庄赶美一蹦三尺高,痛心疾首地给他妈上了堂“格局课”,核心思想就是:咱们不漫天要价,人家就把咱当傻子。
你看,小人物的野心一旦被点燃,那火苗子比谁的都旺。
然而,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它基本不会发生。
第二天动迁办来的不是“小八拉子”,是康主任。
一个看着四十来岁,戴副眼镜,说话不急不缓的中年男人。
没有长篇大论的动员,也没有威逼利诱的套路。
康主任就那么和和气气地,把一本厚厚的政策文件往桌上一放,指着其中几条,慢条斯理地给庄赶美“科普”了一下。
“庄师傅,您看啊,动迁补偿是按房本上的合法建筑面积算的。您家这个院子,还有您自己搭的这个卫生间,按照规定,是不算在内的。”
康主任的语气,就像在讨论今天天气不错,但说出来的话,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锤子,精准地敲在庄赶美那颗膨胀的心上。
庄赶美那套“我们家地大”的理论,在白纸黑字的“合法建筑面积”面前,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
他引以为傲的最大筹码,那个比王阿姨家大一半的院子,瞬间归零。
至于那个“攻守同盟”,康主任更是提都没提,只是顺口说了一句:“王阿姨家那边,我们也在沟通,她家的情况跟您家还不太一样,我们会根据政策分别处理。”
轻飘飘一句话,所谓的联盟瞬间就成了个笑话。
那一刻,庄赶美脸上那股“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的王霸之气,瞬间就漏了个干净。
他准备好的一肚子“话术”,什么拖延战术、心理博弈,全堵在嗓子眼,一个字也蹦不出来。
他爹庄老头坐在旁边,端着茶杯,一口接一口地喝着,眼神里说不清是嘲讽还是早就料到了。
其实,庄赶美这种心态,在每次拆迁浪潮里都不少见。
总有人觉得自己的房子是“天选之子”,是整个项目里绕不开的龙脉,只要自己不点头,地球都得停转。
他们把偶然的机遇当成了自己的本事,把政策的红利错判为自己博弈的筹码。
说白了,还是因为穷怕了,也憋屈久了,好不容易看到一根能改变命运的稻草,就恨不得把它当成金箍棒来使。
可现实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更没有什么绕不开的“钉子”。
你以为你是棋手,其实从头到尾,你都只是一颗在棋盘上的棋子。
康主任走后,屋里静得可怕。
庄赶美呆坐在椅子上,手里还捏着那张写着“四套房,五百万”的草稿纸,那几个字,现在看着,又烫手,又滑稽。
你说,人这一辈子,是认命好呢,还是做一场这样被人一戳就破的白日梦更过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