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雄还是冲动?一段“砸窗救人”的视频全网热传,年轻人不顾安危的举动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可没想到,官方发布的通报却突然反转,称现场情况其实还没到非得砸窗救人的地步。
在官方通报里,对当时火车上的具体状况做了详细说明。
当大家出于好意的冲动,碰上冷静的理性分析时,这次原本令人感动的救援,怎么会变成了争议的焦点?
小伙怒砸火车窗户
7月2号晚上,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突然打破了车厢里的安静气氛。
在火车车厢内,一个穿黑衣的小伙子用消防安全锤猛击车窗,随即玻璃应声而碎,新鲜空气瞬间灌入。
这一场景真有些戏剧化,本来打砸公物的举动,大伙儿按常理都得上前阻拦。
你绝对想不到,整个车厢居然有人鼓起掌来,欢呼声和“英雄!英雄!”的呐喊不断传出,甚至还有人用力喊着“多砸几个!”
不过,这样的举动确实存在风险,所以列车乘务员马上做出了反应,立刻跑上前去,试图劝小伙子别再继续砸窗户。
可小伙子意志坚定,面对工作人员的劝说依然没有停手。
眼看制止不了,这时窗户被砸开后,一名工作人员迅速张开双臂,直接站到已经破碎的窗户前,挡住了缺口,这一举动令人难忘。
这个情景真让人触动啊,一边是乘客们想呼吸到新鲜空气,另一边则是工作人员必须守护大家的安全。
车厢离地面有一米多高,晚上一片漆黑,视线也不好,要是真有人摔倒受伤,责任就大了。
乘警和其他工作人员也迅速赶到现场,在碎掉的窗户附近搭建了隔离措施,保障安全。
与此同时,有人负责把老人护送到另一节车厢,还有人着手清扫散落的玻璃碎片,虽然现场略显慌乱,不过各项应对都还比较有章法。
过了几个小时,总算有了好消息——列车的空调重新启动了!凉风逐渐送进车厢,列车到站时,那名砸窗的小伙子被铁路民警带走。
结果事情比想象中还复杂,小伙子被带走的消息一传到网上,评论区立马热闹起来。有人说他要被拘留十天,还要赔偿车窗的损失,各种说法越传越夸张。
7月3日下午,官方终于发布了通报,警方的回应让事件迎来转折——小伙子只是被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没有被拘留处罚。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报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说车厢虽然比较闷热,但情况还没严重到需要立即开门或者破窗应急的地步。
这个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官方通报,还原现场情况
官方通报显示,事发时车站值班人员仅有3人,突发事故让小站一时间乱作一团。
列车停住以后,情况变得更棘手,供电也跟着出问题,空调一点作用都没有了。
毕竟现在是7月的夜晚,即使天色已暗,温度依旧很高,几百个人挤在封闭的车厢里,真叫人感到压抑难熬。
说真的,遇上这种事谁都会紧张,车厢里气温直线上升,许多人的衣服都汗湿了,大伙纷纷觉得又闷又热。
官方的通报提到,不一会儿就有人感到身体不适,3号车厢一名五十多岁的女性乘客开始出现头晕,工作人员立刻将她带到4号乘务间,让她能够安心休息。
车厢内弥漫着汗味,许多人身上的衣服前后都被汗水湿透,有的男乘客干脆把上衣脱了,可即使这样,依旧难挡酷热。
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也没闲着,大约晚上9点,他们把车厢里能开的80多个气窗全都打开,想让空气流通帮大家降降温。
工作人员还把班组带来的四十多瓶矿泉水发给了大家。金华车务段迅速调配,送到了九百多罐八宝粥和一千三百多瓶矿泉水。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车里空气变得有些闷,旅客们陆续向工作人员反映,希望能把车门打开通风。
这个请求挺能理解,大家都觉得空气闷得难受,倒不如开门透透气,比一直憋在车里好得多。
可是列车工作人员觉得,车厢温度是31度,还没到需要破窗应急的条件,当时车外也没有站台,安全起见还是先不让大家下车。
仔细一想,铁路部门那么担心也能理解,毕竟砸窗户听着容易,可背后的影响确实不小。
如果车窗坏了,乘客要是伸头探出窗外,被外面飞来的东西划伤该如何处理?再说,小孩万一不小心从窗户坠落,后果真不堪设想,这种安全隐患确实不得不防。
乘客的体验也很重要,大家在车厢里根本搞不清楚空调何时能修好,更不清楚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多久。
网友们的看法分成了两派,一边觉得这件事有不少积极的地方,并担忧遭遇误读,另一边则在认可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醒大家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别跟着那些爱挑食的人跑!”有网友这么说,还收获了不少点赞。他觉得,整件事情其实是充满正能量的,只是有些人想故意把话题导向负面去。
另一部分网友表达了更为理性的看法。大家都知道密闭空间存在隐患,提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本来就是应当被认可的做法。
这位网友还补充了一句,提醒大家在躲避危险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引发新的风险。
但其实让人更难受的,不是闷热,而是那种对未知的担忧。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有人采取一些冲动的行为,也情有可原。
归根结底,这事儿并不能单纯用对错来衡量,年轻人的做法确实没有遵循规定,不过他本意还是善良的。
铁路部门严格执行规定没有问题,毕竟他们要保障大家的安全。
事情最后以批评教育告一段落,这算是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年轻人并没有被重罚,铁路部门依然保持了对相关规定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