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的秋天,乌克兰上空的炮火声终于停了。但这种死一样的寂静,比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更让人心里发毛。
基辅的街头,走几步就是一堆瓦砾。以前的居民楼,现在只剩下黑黢黢的钢筋骨架,像一具具被啃光的骨头。
账本上记着两笔大数。一笔是四十万条人命的血债,另一笔是两千亿美元的欠款。前者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后者是这个国家未来几代人都还不清的枷锁。
这笔账,得从头算起。美国人当初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俄罗斯这根扎在心口上的刺给拔了。乌克兰,恰好就是那把最合适的钳子。
于是,各种“援助”就来了。嘴上说是帮忙,可送来的家伙什,不少都是压在仓库底几十年的老古董,有些甚至是从越南战场上退下来的。
东西是旧的,价钱可一点不含糊。美国人按新武器的价格开票,军火商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钱从国会转一圈,最后又稳稳当当落回了自家口袋。
仗打完了,俄罗斯确实被拖得够呛,美国的战略目的也达到了。该收场了。
之前许诺的战后重建资金,影子都见不着。军援物资说断就断,连派来的军事顾问都开始悄悄地收拾行李,准备走人。
这盘棋下到最后,才看明白谁是棋手,谁是棋子。用完就扔,这套路实在是太熟悉了。
可怜的是那些流离失所的人。联合国难民署的数字摆在那儿,超过八百万人逃离了家园。他们在欧洲各国的难民营里挤着,靠救济粮过活。
美国作为“盟友”,嘴上说着同情,却从没提过要接纳多少难民。别人的苦难,终究是别人的,跟自己的国家利益隔着十万八千里。
更狠的还在后头。战争把乌克兰的经济彻底打垮了,这正好给了华尔街的资本一个抄底的好机会。
曾经的“欧洲粮仓”,现在大片肥沃的黑土地被低价收购。能源、矿产,这些国家命脉,也一个个被外资攥在了手里。
那两千亿美元的债务,一大半就是这么来的,乌克兰只是个过路财神,钱最终都流向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军火巨头。
欧洲那边也跟着吃了大亏。为了配合美国制裁俄罗斯,只能咬着牙放弃便宜的天然气,结果国内物价飞涨,工厂倒闭,老百姓连冬天取暖都成了问题。
现在倒好,美国人一抽身,反倒逼着欧洲给乌克兰的重建“输血”。可欧洲自己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哪还有余粮。
回头看看历史,这种事儿一点都不新鲜。
不管是伊拉克还是阿富汗,美国人总是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进去,最后留下一地鸡毛,自己却带着石油和利益满载而归。
乌克兰的悲剧给所有小国都上了一课: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捆绑在别人的战车上,最后只会被当成消耗品扔掉。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别人的施舍和承诺换来的。
现在,美国人拍拍屁股走了,留给乌克兰一个烂摊子。
这四十万条逝去的生命,这还不清的巨额债务,这满目疮痍的国土,美国不会来管,只能靠乌克兰人自己慢慢去扛。
重建的路有多长?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什么时候能回家?破碎的家庭又该如何弥合?
这些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