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接替麦克阿瑟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在回忆录中写道:“敌人采用了我们所熟悉的而南朝鲜军队却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战线上,四处响起狂乱的军号声和粗野的吼叫声,敌人的步兵则穿着胶鞋,爬上黑暗的山坡,渗入我方阵地。 ” 李奇微不是普通将军,他性格强硬,做事极度果断,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没见过这样的对手。
志愿军的胶鞋几乎成了噩梦的代名词。 在零下二十五度的严寒中,美军士兵穿着厚重的皮靴在雪地里行走会发出“嘎吱”声,而志愿军的胶鞋踩在雪上几乎没声音,夜袭时如同幽灵一般。 这些看似简陋的胶鞋,却成为志愿军隐蔽接敌的重要装备。 志愿军还想出了在鞋底绑草绳防滑、用雨布制作防水袜等土办法,弥补了装备上的不足。
李奇微在清川江以北的指挥车里,盯着作战图上越来越密集的红点,每一个都代表志愿军渗透的方向。 他后来反思说,志愿军用胶鞋,穿破棉衣,吃野菜、喝雪水,但一旦冲起来没人退缩;而美军装备齐全,但一遇到夜战、近战,心理防线就容易崩溃。
军号声则是另一个让美军印象深刻的特点。 有美军士兵回忆,黑灯瞎火里突然听见军号声在身边响起,吓得枪都差点掉了。南朝鲜士兵的反应更为剧烈,一听到军号声往往掉头就跑,连重武器都丢在阵地上。 这种原始的指挥方式,在特定环境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心理震慑效果。
1951年4月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时,他试图用“磁性战术”来应对志愿军的攻势——即志愿军进攻时美军后撤,志愿军后撤时美军跟进。他发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的一个特点:士兵随身携带的军粮只能维持七天,他称之为“礼拜攻势”。 他还注意到志愿军偏好月圆之夜发动攻击,称之为“月亮攻势”,因为月光为夜战提供了必要的照明,同时又限制了美军空军的活动。
然而这些发现并未改变战局走向。 在第三次战役后,李奇微不得不放弃了汉城。 他曾经夸口“和朝鲜同在”,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就丢了南韩的首都。 李奇微后来承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明明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都比不上,却爆发出嗷嗷的战斗力。 ”
志愿军的战斗力不仅来自于勇气,更来自于巧妙的战术运用。 在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怀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指挥志愿军后撤30至50公里,诱敌深入,同时以小部分兵力与敌保持接触,故意示弱。 志愿军在后退过程中丢弃一些装备物资,制造“狼狈撤逃”的假象,成功迷惑了麦克阿瑟。
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总攻势。 麦克阿瑟飞到鸭绿江上空视察,只见到一片白山黑水——志愿军隐于山林中未被发觉。 他断言志愿军面临灭顶之灾,美军可以回家过圣诞节了。 然而第二天黄昏,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运用穿插迂回战术,击溃当面之敌,切断了敌军退路。
第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在第一次战役中表现不佳挨批后,他们接到了向西线交通要道三所里迂回的任务。 彭德怀命令他们“像钢钉一样,狠狠地钉在那里”。 第113师顶着两天两夜行军作战的疲劳,顶风冒雪,14小时急行军145里,一双双胶鞋在雪地里跑出了奇迹。
在接近三所里时,他们巧施妙计:去掉伪装,大摇大摆地行军,让美军飞行员误以为是从德川撤下来的南朝鲜军队。 当第338团前卫营到达三所里时,敌人毫无戒备,还为“国军”准备了咸鱼、米饭和开水。 这次行动成功切断了美军退路,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志愿军还创新运用了“三三制”战术,以班为单位,每三人为一组,分别负责进攻、掩护与支援。 一个班二十余人的兵力,往往可以覆盖八百米之多的战线,既提高了效率,又分散了兵力,避免敌军集中火力的攻击。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弥补了装备上的劣势。
1951年11月30日,志愿军还进行了一次创新的渡海登岛作战,收复大、小和岛。 战前,442团官兵按照“由近而远,逐岛作战”的方针,研究岛上敌情、地形、潮汐和战法。 战斗发起后,渡海攻击部队能及时起航,按时到位;空军、炮兵及时有力地支援,使诸军兵种达到了密切配合,以较小代价全歼了岛上敌特武装。
在空中,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尽管多为“新手”,但大胆革新空战战术,创造出“菱形”“楔形”等攻击队形。 当美空军实施战术升级,以“饵机”为引诱采取“口袋”战术时,志愿军空12师34团采取“蛇形”队形,专挑敌人的“口袋底”集火猛攻。他们总结形成的“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理论原则,在世界空战战术思想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接替李奇微出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范弗里特对此印象深刻:“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所携带的数枚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足美军的一半……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有时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
在清川江战役期间,李奇微坐在指挥帐篷里,听着无线电里断断续续的求援。 美军的机枪、炮弹一箱箱地打,而志愿军在弹药耗尽后仍坚持战斗,用手榴弹、刺刀继续冲锋。即便一个班只剩下三个人,照样冲到阵地前沿。
有美军士兵后来回忆,最令人恐惧的不是对面的子弹,而是夜里那种什么都听不见的寂静之后,突然响起的军号声和从雪地里飞出的子弹。 李奇微最终认识到,美军“输的不是装备,是那种不怕死的拼劲,是那种在绝境里想办法取胜的智慧”。
那些踩在雪地里的胶鞋印,不仅刻着中国士兵的坚韧,更见证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从清川江到三八线,志愿军穿着胶鞋徒步走过了整个朝鲜战场,也走过了从装备劣势到战术优势的艰难历程。
#打卡金秋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