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咱们的投资群里炸开了锅——一群人问我:“是不是牛市要来了?”说真的,过去48小时,这消息密度我都快喘不上气了。公募基金新规快落地,高盛直接喊话:MSCI中国指数两年能涨30%;国内一家创新药企签下百亿美元的出海大单;鸿蒙6开公测,九十多款机型覆盖;储能企业海外订单半年暴涨220%...这节奏,不兴奋都难吧。
先说金融这块。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有新规则,你以后不能随便挑个烂基准“装个样子”,大概率都会往宽基、行业指数看齐。意思很明显——那些基本面硬、权重大的金融股,天然占便宜。券商、金融科技公司也跟着吃红利。高盛还给了个“慢牛”的判断,这要真成共识,交易活跃度一上去,券商佣金、两融利息自然跟着攀。但我还是那句话,金融股能走多远,看两个点:利润是不是真修复,分红香不香。别全靠情绪撑着。
再说MSCI。高盛那30%的预期,听着挺有冲击力。可这个指数里A股、港股都有,资金最爱的是蓝筹压舱石,比如金融、消费,以及真正有技术突破的成长股。权重一调,被动资金就是机械买入,买盘是长线的。不过跟风也不是闭着眼就买,还是得盯着估值和盈利,一季度一季度看。
医药圈这两天也热闹。信达生物那单百亿美元的抗癌合作,直接把“出海”打到华尔街屏幕上。这不光是钱,是全球认可度。创新药离不开研发外包,国内CXO在成本、产能、合规响应上都有优势,订单可期。但医药圈的人都懂,从临床到商业化,这中间可不是一路平坦,现金流和管线的平衡很关键,别把热度当真金白银。
鸿蒙6一出来,开发者朋友老张跟我说,现在适配需求是真的多,项目都排满了。不过生态这事儿,得看B端市场付费意愿和C端留存率,光有下载量不顶事。储能也是个爆点,上半年海外订单186吉瓦时,同比+220%。全球新能源装机要配储,国内厂商这链条完整、交付快。还有“AI+储能”这种新玩法,数据中心用电更稳更省。但价格战、海外并网认证周期——这些都是利润的绊脚石。
我自己更关心钱会怎么流。公募新规推着资金往权重资产去,高盛慢牛说法热了,券商先受益;医药信心被点燃,鸿蒙生态慢烧,储能主打海外需求。听起来很美,但节奏是波浪型的,中间肯定有分化。
所以我留三招跟大家分享:第一,看现金流——别被故事冲昏头;第二,看护城河——技术、生态、认证哪一样是真壁垒;第三,看估值节奏——涨多了该歇歇脚。那,你们觉得这波真是牛市的开端吗?还是一阵风?留言说说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