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对当下形势感到担忧,认为是不是再委婉一些、再缓和一些会更好,但事实却多次证明强硬才是唯一出路

 107     |      2025-10-27 04:38:51

我曾经对当下形势感到担忧,觉得是不是再委婉一些、再缓和一些会更好,但事实却多次证明强硬才是唯一出路。

你知道的,我一直信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觉得大家都在说要稳住,要不然一不小心就翻车。可是你看看一边是在宣传“合作共赢”,一边其实内核你明白的,越来越强硬,越来越不讲情面。以至于我昨天查了一下最新的“国际局势”,美国那个“战略竞争”的说法明显变味了。这几年看下去,你不觉得他们一点点在把“竞争”变成“制裁”、变成“压制”的节奏吗?

数据显示,2023年哈佛和斯坦福的科研经费超去年,研究的重点都在“自主创新”。你说这是“合作”?我看更像是“封锁”。比方说芯片,就别说了,去年美国把最新出的一批核心零件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就差把中国科技公司列入“黑名单”了。这事我查了商务部数据,去年中国芯片进口额还是几千亿,美国产品占一半,厉害得很。但今年,受到“技术封锁”影响,中芯国际的营收遭遇小幅下滑。

再看国际局势,俄乌冲突到现在差不多持续一年半,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军援力度明显在加码。你不觉得,这场“局部战场”已经变成了大国角力的舞台?按照我看,乌克兰战场实质就是西方的“前线”,俄的反应能不强硬?你别告诉我,欧洲国家还能继续“喊停”,他们心里都清楚,一旦让步,就意味着失去“话语权”。

而国内这边,政策调控也是硬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最近几天的央行发布会,数字货币、金融安全这些话题,一字一句都很严肃。其实我觉得,所有的“缓和”都被打入冷宫了。你再看看数据,今年的GDP增速还在6点多,制造业、出口甚至出现“逆势增长”,但这其实反映的不是“和气”而是“硬碰硬”的策略在起作用。

你说,现在的“强硬派”是不是占了上风?我猜没错。其实这个趋势我早就预料到。对,就是因为国内外形势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妥协”和“柔韧”,反而会让人变得更没有底气。你看,国际社会逐渐形成竞争共存的局面,谁都知道,想让大国低头,基本没啥戏。

真是让人感觉,“强硬”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剂必需药。哪怕让人觉得难受,明明可以走点“缓一缓”,但玩到只能靠硬碰硬,把底牌都亮出来。问题是,到那一步,真就剩下拼耐性、拼意志了。

你不觉得么?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就在小事上琢磨琢磨,国家的节奏,早就变成了“我要硬,我才有底气”。反正我就纳闷,一个不愿低头的国家,能走多远?会不会某天只剩下“硬”的那条路,没人能再退让了?这世界,难道真就是谁更强硬谁就赢?还是说,早晚要付出代价?谁知道呢。

声明:本文内容超过90%由作者原创,其余部分通过AI辅助查询收集和验证信息来源,所有内容均经过严格审核与复核。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杜绝低俗与不良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