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查理·柯克搂着小川建国那张合影,我第一眼先被旁边那位银发老白男吸走:腮帮子像被刀削过,肩线绷得笔直,活脱脱一块移动的花岗岩。反观我自己地铁里遇到的印人同事,再热的天也缩着脖子,肩膀往前兜,像随时准备道歉。同样碳基生物,怎么差这么远?
我把照片甩给搞人类学的朋友,他甩回一句:硬朗不是健身房撸出来的,是祖先在冷风里站岗练出来的。欧洲冬天最狠那阵,粮食一断,软蛋基因直接冻成标本,能活下来的全是敢跟狼抢骨头的硬茬。印人老家恒河流域吃饱不易,可毕竟冻不死人,淘汰压力小,骨架自然往“省电”方向长,窄肩、薄胸、四肢短一圈,一看就像节能模式。
数据也凑热闹:荷兰男性平均肩宽401毫米,印人男性376毫米,别小看这2厘米,挂衣服是H型和Y型的差距,挂气质就是“别惹我”和“别找我”的区别。骨量更离谱,欧裔老年髋骨密度每平方厘米0.95克,印裔跌到0.78克,差出将近两成,硬碰硬当然一撞就碎。
骨头硬只是硬件,软件更关键。我跟荷兰供应商开过半年视频会,他们九点进会议室,先聊天气再聊滑板,十点才切入正题,节奏松得像没拧紧的瓶盖。轮到印人团队,八点五十五全员静音,PPT第一页就甩风险,空气里全是“出问题就砍你”的潜台词。同一份合同,荷版写“双方可友好协商”,印版写“若延迟每日扣款1%”,字里行间全是心跳。
我琢磨过这差别哪来的。欧洲工会历史早,工人敢罢工,老板敢赔钱,一来二去把“谈”写进文化:先假设你能扛事,再谈怎么扛。印人那边人口炸,岗位少,谁退一步谁出局,于是默认先怂再卷,把“不能输”刻进本能。同样打卡上班,荷人想的是“干完去冲浪”,印人算的是“被干掉就饿肚”,内核一个是“我要”,一个是“别丢”,松弛和紧张从此分叉。
说到智力张力,更扎心。Oracle老板埃里森怼天怼地,公开喊“竞争对手?我送他们棺材”,底气来自数据库底层逻辑他真懂。印人IT强,可多数活在别人搭好的框架里,Java升级、API改版,社区一吼连夜学,真让他们从0写一套内核,眼神立马飘。缺的不是努力,是敢把桌子掀了的胆,而胆这玩意,天天担心断粮的人舍不得用。
我手下曾有两个实习生,荷校来的白皮小伙,报错直接甩GitHub issue,附一句“我试过A、B、C,都不行”,隔着屏幕都能感到他等别人怼回来。印校来的学霸妹子,报错先私聊我,附一段“是不是我环境配错了,对不起耽误您时间”,先把锅揽稳。三个月后,小伙把库重构一遍,妹子还在原地打补丁,不是能力差距,是有人敢把错误当台阶,有人把错误当悬崖。
再把镜头拉远,日人、韩人一起排队。东京地铁早高峰安静得像医院,大家自动靠左留出道,表面秩序感爆棚,可一打听,这套规矩是“不给他人添麻烦”训出来的,内核还是怕。首尔更夸张,高考那天飞机都绕飞,怕噪音影响考生,全国陪跑,恐惧值爆表。对比欧洲,德铁罢工年年有,乘客嘟囔几句就翻书看,反正工会谈完还能涨薪,人家秩序来自“我敢闹也敢承担后果”,张力方向完全相反。
我回北京挤十号线,身边挤着中印欧三方码农,荷人插着耳机晃头,印人双手护包屏住呼吸,国人左右扫描找缝钻,画面自带字幕:松弛、紧张、更紧张。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硬朗,就是骨骼里写满“我能赔得起”,面相自然撑开;所谓软塌,是基因里刻着“我输不起”,肩膀只能内扣。环境淘汰谁,谁就长什么样,千年如此,万年不变。
说到根上,文化就是大规模面相。欧洲议会吵架拍桌子,散伙还能一起喝啤酒,因为大家默认规则扛得住;印人公司群里一句“收到”都要加波浪线,生怕得罪人,规则薄如纸,只能自救。前者把权利写在前头,义务当成本;后者把义务堆成山,权利靠抽奖,日子久了,脸部肌肉走向都分叉:一个敢做表情,一个只做陪笑。
有人问我这能不能改。我回他:硬件得三代,软件得三秒。你让印娃出生在海牙,风车一转,他也能长成肩宽401的“石板”;你让欧娃生在孟买贫民窟,天天抢水,他也缩成376的“节能版”。基因给范围,环境定落点,个人只能微调。想立马松弛?先存够一年不上班的饭钱,钱包厚了,肩膀自然打开,面相跟着硬朗,比瑜伽课快。
看完这篇,你要是照镜子发现自己脖子前倾,别急着骂自己怂,先摸摸银行卡,再瞄瞄窗外气温,最后想想祖先在哪条河混饭吃。硬朗不是道德,是成本;松弛不是心态,是余额。什么时候你能像那块花岗岩老白男一样,站着就把钱挣了,你松弛了,面相也刀削了。还没做到?那就继续卷,反正地球online从不缺服务器。
你现在卡里的余额,够你挺直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