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9·3大阅兵里,我军的第一套弹炮结合的全能反无人机系统首次亮相。熟悉军事的人一瞧就知道,这不就是之前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FK3000防空系统嘛。
作为一款专门针对蜂群无人机攻击设计的综合反无人系统,FK3000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把软硬拦截技术结合起来,打造出一种“高密度、多层次”火力拦截的体系。
它搭建了“远中近”三段式的硬拦截体系,还结合了一套利用电子干扰的软拦截方式。
FK3000系统最外层的拦截网就是它武器站两侧配备的那些廉价又小巧的防空导弹。在央视的镜头里,可以看见,武器站两边各放了12枚小型导弹,也就是说总共有24枚拦截弹。而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最大载弹量居然能达到96枚,充分显示出它应对多个目标、持续拦截的强大实力,基本能应付一波又一波的蜂群袭击。
因为这个系统能同时装备两种不同射程和大小的拦截弹,所以它就能搭建双层拦截网,增加蜂群无人机突防的难度。例如,可以用大尺寸拦截弹攻击距离在13公里到8公里之间的来袭无人机,而用小尺寸拦截弹应对靠近8公里以内的敌方无人机,效果更灵活多变。
对于那些侥幸突破导弹拦截网的无人机,这套系统还配备了一门30毫米单管机关炮。这个炮应该有发射可编程定距预制破片弹的能力,这样就能形成密集的破片网,来更有效地拦截无人机了。
这种弹炮结合的布局,让系统的拦截火力密度和层次都得到了提升。要是百架无人机组成蜂群袭来,FK3000可以先用大尺寸导弹拦截外层的高威胁目标,然后用小尺寸导弹打击中层的集群,最后靠机关炮扫除那些突防靠近的无人机,拦截效果比传统的防空导弹加自行高炮组合提升了好几倍。
除了那硬邦邦的拦截手段以外,FK3000系统还配备了专门的无线电干扰模块,能够定向干扰无人机常用的GPS导航频段和通信信号。这样一来,不但能切断无人机和操控台的联系,让它自己掉头坠落,还能用“欺骗式干扰”伪造导航信号,把无人机引开,偏离原本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先启用干扰装置,让无人机的无线通信瘫痪掉,然后再用导弹攻击剩下的目标或者通过光纤通信的无人机,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导弹的用弹量,还能显著降低整体拦截的费用。
再者,珠海航展上宣传也提到,这套系统还能实现“有人-无人合作”作战。每套装备匹配两辆迷你无人防空车,车上各自挂载24枚紧凑型拦截导弹,通过数据链和主车保持实时连接。这些无人车可以提前出动,建立“前沿拦截线”;和主车相配合,在关键威胁方向形成多层次的防御圈。
要说精准拦截,说白了,不光得靠那些高性能的导弹,实际上更关键的还是得依靠一套灵敏又及时的探测和预警体系。
在这方面,FK3000的配置可以说是非常奢华了。它的武器平台结合了“光电探测”和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两种探测方式,双管齐下。前端装有多通道光电转塔,集红外成像、可见光跟踪和激光测距于一体,对那些低慢小目标的探测距离能达到几公里,且在复杂的电磁环境里依然能稳定运作。而且,这个光电转塔的集成度也比珠海航展上的展品要更高一些。
车尾装配了四面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监测,最大探测范围能达到几十公里,保证“早发现、早拦截”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FK3000整个系统都装在一辆陕汽中型高机动卡车上,这让它的机动部署和随行保护能力非常厉害。
在合成旅里面,这套系统可以放在旅营指挥所、通信枢纽或者旅属炮兵阵地周边,主要负责重要目标的反无人机防护工作,也可以跟着合成营的突击作战群行动,执行伴随反无人机的掩护任务。跟目前我军合成旅防空营用的红旗-17、红旗-17A和红旗-7这些防空导弹系统比起来,它在反无人机方面的效率更高,花费也更少。
跟美军目前装备的反无人机系统一比,FK3000的优势还真不少。美军用的主要是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和土狼block 2巡飞弹,另外还偶尔用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充数。它们的导弹体积大,导致携带的数量有限,再加上拦截弹价格都挺昂贵的,整体拦截的成本也就高了不少。
FK3000的设计理念一直是围绕“低成本、高密度”展开的,从价格实惠的小尺寸拦截弹到专用电子干扰模块,哪一样都体现出它在性价比上的优势,真是相当给力。
如今,无人机带来的空中威胁范围在不断扩大,形式也在不断变化。FK3000防空系统凭借超大容量低价的拦截弹、软硬结合的拦截理念,以及有人无人协同的作战模式,为全球反无人机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它的高效又强大的拦截能力,也得到了解放军的认可。未来,这套系统有望成为我军重要目标,以及机动部队的可靠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