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杭州的王先生在2020年的时候,满心欢喜地花120万在海宁盐官买了一套100㎡的房子,算下来每平米单价1.2万。当时他拿出36万付了首付,剩下84万办了贷款,每个月得还月供大约4500元。这几年,王先生一直勤勤恳恳地还贷,从来没有逾期过。
可谁能想到,到了2025年8月,这套房子的市场价竟然只剩下45万了,贬值超过了60%。这情况可太残酷了,因为剩余的房贷还有60万呢,就算把房子卖了,都填不满这个贷款的窟窿。王先生的遭遇可不是个例,杭州临安板块简直成了重灾区。就说青山湖科技城的沐清晖城小区吧,2021年新房的平均价格每平米还能达到2.57万,可现在二手房的成交价已经跌破1万了,最低的甚至才9600元/㎡。要是一套100㎡的房子,那可就相当于蒸发了160万啊,首付和之前还的月供全都没了,就像打了水漂一样。
东投悦荣府的房东就更惨了。三年前买房的时候单价是1.79万/㎡,现在挂牌价每平米只有6800元,总价缩水了62%。有个业主520万买的房子,最后只能445万抛售,硬生生亏了75万。曾经大家热捧的学区房神话,现在也彻底破灭了。耀江文鼎苑有一套87.71㎡的房子,2021年挂牌价1063万,这四年里调价调了15次,到最新标价就只剩下475万了,一下子血亏588万。中介都无奈地说:“这小区早就没有以前的风光了,高峰期每平米能卖10万,现在6万都很难卖出去。”法拍市场的情况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欧美金融城有一套107㎡的房子,2021年单价都冲到6万/㎡了,可今年6月法拍的时候,起拍价每平米才2.56万。结果流拍了,没办法又二次降价,降到每平米2万,可还是没人报名。这个房东2023年花400万买的房子,现在200万起拍都没人要,120万的首付没了不说,还得倒贴银行钱。
低楼层的法拍房简直成了“金融坟墓”。拱墅区融信蓝孔雀有一套4楼的房子,起拍价都已经比二手均价低了,结果还是流拍了。中介说:“江南这边一到雨季,二楼就容易返潮,下水还会反涌,大家宁可买顶楼,也不愿意碰低层的房子。”开发商暴雷更是让这种危机加剧。金都集团开发的城西“城市芯宇”公寓,96套房产因为抵押债务1.53亿拿去拍卖,和2022年的估值相比,缩水了42%。这个在2005年花11亿拿下的所谓“绝版地块”,最后也只能在法拍货架上打折出售了。那些资不抵债的业主现在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是继续还贷吧,就得一直给这个不断贬值的资产投入资金。杭州临安有个业主算过一笔账,还剩下60万贷款,按照现在每个月的还款额度,还得再还12年,光利息就得超过20万。可房子租出去每个月也就2000元,连月供的一半都抵不上。
要是选择断供呢,后果会更严重。银行在断供的第一个月就会收取1.5倍的罚息。比如说每个月月供5000元,逾期的罚息每个月就达到750元,而且这个罚息还是按日累加的。断供超过3个月,银行就会启动法拍程序。杭州江荣府有一套法拍房,评估价400万,最后成交价只有320万,相当于市价的8折。要是拍卖款不够还贷款,银行是有权追讨差额的。曾经有个业主就因为断供被银行追讨了50万,名下的银行卡都被冻结了。更要命的是,个人征信就彻底崩塌了。断供记录上报到央行之后,5年之内都没办法申请信用卡和车贷。要是子女报考军校或者公务员,政审可能都会受到影响。不过呢,业主们要是想自救,还是有四根“救命稻草”可以抓一抓的。第一根“救命稻草”是紧急和银行协商降低月供。有些银行会允许有困难的业主申请“还息暂停还本”,最长能申请6个月。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说:“只要业主能提供收入证明和征信报告,申请的通过率能超过70%。”第二根“救命稻草”是展期,也就是拉长还款年限。比如说原本20年的房贷,可以申请延长到30年。要是贷款60万,利率4.2%,这样一来,月供就能从3680元降到2930元,每个月能少还750元。
第三根“救命稻草”是自己主动卖房止损。虽然卖房可能得自己补足差价,但是比起法拍还是能少亏损一些。中介给的建议是:“现在杭州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是4个月,如果降价10%,成交周期能缩短到2个月。”第四根“救命稻草”是抵押其他资产来置换负债。比如说杭州有个业主,把父母名下的老房子抵押了,贷到30万,用来填补房贷的缺口。理财型房贷的利率大概在5%左右,比信用贷的利率要低很多。但是,有三类操作千万不能做,不然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第一类是恶意断供。杭州有个炒房客因为恶意断供被银行起诉了,最后不但要赔偿违约金12万(房款的20%),还得支付诉讼费3.8万,这损失可就翻倍了。第二类是拒交物业费来抗议。江荣府的业主们曾经集体拒交物业费,结果被物业起诉了。律师提醒说:“物业费和房贷没有关系,拖欠物业费可能会引发额外的官司。”
第三类是虚构解约理由。有些业主以“开发商宣传不实”为由要求退房,但是因为没办法举证,最后被法院驳回了,还得自己承担诉讼费。法律红线在这里摆得很清楚。翻遍《民法典》第563条,法定的解约理由只有“房屋严重质量问题”或者“开发商烂尾”这两种情况,单纯因为房价下跌是不构成解约条件的。唯一的例外就是如果有第三方侵权导致房子贬值,比如说邻居施工破坏了房屋结构,经过专业机构评估贬值了20万,那业主可以凭鉴定报告去索赔。现在市场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也加剧了风险。杭州滨江亚运村板块的房价一直稳定在5万/㎡以上,可是临安、闲林这些远郊的楼盘价格却在持续下跌。中介总结说:“离西湖每远1公里,房价的抗跌性就会减少10%。”那些在2020 - 2022年房价巅峰期交付的楼盘,现在就像牢笼一样困住了业主。当年临安板块不限购,开发商用跨省拉客、带看就发钱、成交还奖8万这些营销手段,把房价泡沫吹得很大。现在热潮退去,就只剩下业主们自己承受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