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伊朗前阵子被空袭的事,很多人都挺纳闷:平时看着和中俄关系不错,合影握手没少拍,上合、金砖也都混进去了。可真到挨打的时候,怎么一个朋友都没来搭把手?
这事其实挺有意思。表面上大家是“朋友圈”,但真遇到大麻烦,还得靠自己。
一、朋友圈热闹归热闹,各家算盘各自打
别看伊朗最近在各种国际会议上露脸频繁,其实这些组织本质还是以经济合作为主,说白了就是一起做生意,一起发发言声明啥的。
像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看起来阵容强大,但压根不是军事同盟,没有那种“一方出事大家一起上的规定”。所以即使谁被欺负了,也只能互相喊两句加油、注意安全,不会真的派兵过去帮忙。
二、伊朗心里门儿清,独立才最靠谱
其实伊朗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们一直强调要“自主防御”,什么导弹、防空系统全都备着,就是怕哪天指望不上别人。跟中俄搞合作,也是各取所需,不会轻易把命运绑在别人身上。
有时候,在一些国际问题上,比如俄乌冲突啥的,伊朗还故意模棱两可地投票,不想站队太明显。这种操作虽然让外交空间更灵活,但也注定了关键时刻很难得到无条件支持。
三、中俄态度很稳妥,只动嘴不动手
等到空袭发生,中俄第一时间出来谴责几句,让大家冷静点。但仅此而已,再多就没有了。这也是因为他们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卷进去风险太大,还可能惹怒西方,对自家经济和外交布局都有影响。
何况,人家俩跟伊朗的主要生意是能源贸易、安全信息交流,并不是军火联盟。所以你说让他们派兵去救场,那是不现实的期待,本来也没人答应过这种事儿。
四、“增产”小算盘,让朋友变成竞争对手?
还有个细节值得一提:正好OPEC+开会讨论石油增产的时候,俄罗斯希望慢慢来,以免油价掉下去;结果伊朗直接支持猛增产,还提前联系买家抢市场。这一下,把俄罗斯原本靠低价卖亚洲原油的位置给挤压了不少,两边多少有点小别扭——台面上一团和气,其实暗地里也是竞争对手嘛!
五、安全感终究得靠自己撑着
回头看看整个事件,其实并没有谁背叛谁,而是每个人都按规则办事。条约里没写必须帮你出兵,那自然不会有人冒险。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分界线只会越来越清楚——经济往来是一回事,大炮坦克又是另一回事,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像伊朗这样的国家来说,多拉几个伙伴固然好,但最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的底牌。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自家的防御网才是真正能顶用的东西。如果总想着“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那可能要失望咯!
结尾唠一句:
国际关系啊,说到底就是利益优先,“朋友”这个词听起来温暖,可到了关键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算。你觉得这种现象正常吗?如果换作我们,你觉得该怎么选?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