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磊在节目里说过:“彩礼不是考验爱情的试金石,而是照见人心的镜子。”
老辈人也常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本是喜事,可不少姻缘就卡在了彩礼这关。不是说彩礼不能要,而是通过商量彩礼的态度,往往能看出亲家到底通不通情理。
古人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不用等日久,商量彩礼时要是出现这两个信号,就得心里打个谱——这亲家,可能不太好缠。
一、开口就狮子大开口,还说“少一分就别想娶我家闺女”,这种“明码标价”的态度,藏着自私
《礼记》里说“礼尚往来”,彩礼本是传统礼节,图的是个喜庆,可要是变成“漫天要价”,就变了味。邻居家的小伟去年谈婚论嫁,女方家开口就要二十八万八彩礼,还说“我们这儿都这规矩,少一分就是不重视我闺女”。小伟家条件一般,东拼西凑才凑够二十万,想商量能不能少点,女方妈直接拍桌子:“没钱就别娶媳妇,我闺女可不能受委屈!”后来小伟才知道,女方家根本没这“规矩”,就是觉得他家“老实好拿捏”。
老话常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把闺女当“商品”卖的亲家,哪来的仁义?就像《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他“穷鬼”,中举后又阿谀奉承,眼里只有钱。要是商量彩礼时,对方只认钱不认情,不管你家实际情况,咬死一个数不松口,还拿“不娶就拉倒”威胁,这种亲家心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真结了亲,以后少不了因为钱的事闹矛盾。你想啊,今天能为彩礼狮子大开口,明天就能为带孩子、过年回谁家斤斤计较,日子能安生吗?
二、嘴上说“随便意思意思”,转头又挑三拣四,这种“心口不一”的算计,藏着难缠
民间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其实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更让人头疼。同事小林的经历就挺窝火,他去女方家商量彩礼,未来丈母娘笑着说:“都是实在人,彩礼就是个形式,你们看着来就行,我不挑。”小林家凑了十万块,觉得不算少了,结果送彩礼那天,女方妈脸一沉:“我侄女结婚都十八万,你们这是打发要饭的?不是我说你,这点钱都拿不出,以后能对我闺女好?”
古人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是亲家说话不算数,前面说“不计较”,后面又翻来覆去挑毛病,这不是“随和”,是“算计”。他们表面装大方,其实心里早就盘好了小九九,就等你把钱拿出来,再找由头挑刺,要么想多要,要么想在别处占便宜,比如要求房产证加名字、让男方家全款买车。这种“心口不一”的难缠,比直接要高价更让人难受——你掏心掏肺想好好商量,对方却把你当猴耍,真结了亲,以后相处起来步步是坑,你永远猜不透他们下一句要说啥、要要啥。
三、老话“婚前看清人,婚后少生气”,彩礼见人品,亲家难不难缠早有答案
《增广贤文》里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商量彩礼这事儿,最能把人心摊开了看。要是对方能体谅你家的难处,彩礼数字商量着来,还说“只要孩子们好好过,比啥都强”,这种亲家是明事理的,结亲后多半能互相帮衬;可要是出现上面两种情况,要么狮子大开口,要么心口不一,就得掂量掂量了。
不是说遇上这样的亲家就必须黄,而是得有心理准备——婚后少不了磨合和拉扯。就像老话说的“丑话说在前头”,婚前把对方的难缠之处看清楚,要么想办法沟通解决,要么提前立下规矩,总比婚后稀里糊涂受气强。说到底,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亲家通情达理,日子才能过得顺;要是亲家难缠,就算结了婚,也像怀里揣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啥时候就炸了。
所以啊,商量彩礼时别光顾着紧张,多看看对方的态度。是真心为孩子着想,还是只盯着利益算计?是说话算数,还是出尔反尔?看清这两个信号,心里就有数了——能遇上明事理的亲家是福气,要是遇上难缠的,可得提前想好应对的招,别等结了婚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