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中国甜头的俄罗斯,不满足于仅做加油站,还欲成为我们的粮仓

 121     |      2025-11-24 07:44:10

俄罗斯一直被我们视作北边的“超级油站”,这事儿确实没啥错,而且油管子还一点点变得越来越粗。不过现在都到了2025年11月,局势的风向早就不一样啦。

老大哥尝到了中国市场的“甜头”,那滋味,比起单卖油气可真是上瘾多了。现如今,他们不满足于只是个加油站,正磨磨蹭蹭地打算当我们的“大粮仓”。

这事儿可不是我胡说八道,所有数据都摆在台面上了。

加油站的买卖,稳得跟泰山似的。

说起“加油站”这项老本行,它在俄罗斯那可是扛得住,特别是在这些年西方制裁一波接一波的时候,全仗着中国“市场”的支持才没垮。

数据一目了然:到了2024年,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方面,仅对中国一项,就赚了超过1000亿美元。这一大笔收入,帮着大哥们把贸易逆差给补平了。

天然气方面,“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气,输气量很稳定,占了进口天然气中的挺大一部分。不只如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一直惦记着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那条要经过蒙古的项目,马上就要落实了。一旦连上,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还会再翻一番。

石油方面嘛,2024年的统计显示,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占咱们总采购的15%以上,稳居主要来源之列,算是最重要的“排头兵”之一啦。

俄罗斯高层心里都明白,能源是根基兜着,但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显得太冒险啦。特别是这个篮子还一直被西方盯着呢,所以得想个新路子,好应对变化。

折腾了半天,才发现最佳的出路还是在中国——不过,这次卖的不是地下的货,而是地里长的东西。

风水说到底,轮到谁就看谁蹉跎——曾经的“中国猪”,如今变成了“俄国肉”,这变化,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挺有趣的是,差不多二十年前,中俄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情形,可跟现在完全相反,完全翻了个个儿。

回头看看大概2000年前后那会儿,彼时中国可是俄罗斯猪肉的主要货源,每年咱们还能出口出20万吨猪肉给他们呢。

结局是这样的:到了2004年,俄罗斯以动物疫病,比如口蹄疫啥的,作为理由,直接发出禁令,把中国所有的偶蹄类动物产品都封了。这一禁就整整十年,咱的肉都没法再出口过去。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也就是克里米亚事件发生那年。西方一气之下,对俄罗斯实行了食品禁运,导致俄罗斯超市的货架一下子空了,情况变得紧急。于是,俄罗斯赶紧松口,从那年10月开始,允许中国的猪肉重新进入市场。

那会儿黑龙江的养猪户可高兴坏了,2015年,一头猪能多卖三百多块钱,出口量也是蹭蹭上涨。那时咱们就像俄罗斯的“救火队”,帮忙顶住了压力。

可你再瞧,现在,才过去十年,局势完全换了个模样。

这几年,俄罗斯靠卖油气赚的钱拼命在农业上大投入。苏联时期农业一直是个短板,现在算是补上了。地大人少,机械化推进得挺快,产量也蹭蹭上升。

“你看,大粮仓”的那份野心,确实得从咱们的餐桌说起才行。

俄罗斯的农业大反弹,最先从牛肉这块儿动起来了。

到2020年,俄罗斯的牛肉终于获准进入咱们国家市场。起初呢,大家都还在观望,没太多动作,但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俄罗斯一下子出口了6500吨牛肉,直接把澳大利亚和巴西甩在了后面,变成了咱们最大的牛肉供应来源。

咋说呢,原因就两个字:便宜,方便。

俄罗斯牛肉的价格实在是便宜得很,更重要的是,他们走陆运,火车拉着冷链集装箱,几天就能到满洲里。特别是在疫情那几年,全球海运搞得一团糟,集装箱在海上漂几个月,靠铁路运输的优势一下子突出了出来。这个优势,现在依旧有效。

接下来谈谈鸡肉吧,2022年2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鸡肉达到了1.07万吨,占了它们整体出口的一半。咱们市场的规模有多大呢?俄鸡肉在咱们进口中的份额大概占了18%。

里面还有个挺有趣的细节:在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禽肉中,76%是鸡爪子。在俄那边,这玩意儿基本算废料,没人要,可在咱中国,这可是配酒的好凉菜。俄罗斯厂子一看,挺高兴的,这简直就是“变废为宝”,赶紧加大力度加工鸡爪。

真正的焦点,还是猪肉啊。

牛肉和鸡肉算是开胃菜吧,真正吸引眼球的还是猪肉啊。

由于200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我们对俄罗斯猪肉的进口实行了整整16年的禁令。直到2024年1月24日,海关总署才正式解除限制。

俄罗斯的养猪厂家快把人都急疯了。禁令一解封,3月份,第一批俄罗斯猪肉就抵达中国的码头了。

2024全年,俄罗斯对华的猪肉出口试试水,差不多搞了接近3万吨。到2025年,竟然直接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你瞧这组新鲜出炉的数据:2025年1到10月,俄罗斯对华的猪肉出口已经突破了6.2万吨,增长了84%。就7月份那段时间,环比还涨了22%,真是猛涨不断。

俄罗斯全国猪业联合会的负责人尤里科瓦廖夫(Yuri Kovalev)提到,2025年俄罗斯的猪肉出口总量大概能达到35万吨,甚至有可能冲击40万吨。中国市场占了绝大部分,出口量有望翻一番。

俄罗斯现在已经从一个猪肉进口国变成了全球十大供应国家之一。有位俄罗斯专家谢尔盖库德里亚夫采夫算过账,估算中国每年要进口猪肉250万到300万吨,哪怕俄罗斯只占其中的1%到2%,也足够让他们国内的企业忙活好几年啦。

不光是肉这块儿,整个粮仓都得“搬迁”一番。

你以为就这么算完了?可不,俄罗斯的打算是——啥都得拿。

肉类不过是铺垫,真正的重头戏还是粮油。

看2025年前九个月的情况,中俄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又提升了15%。俄罗斯出口也增加了10%,卖得最火的都啥呢?葵花籽油、菜籽油、甲壳类(帝王蟹!)、冷冻鱼和肉类,这一块的总交易额差不多快30亿美元啦。

在粮食这块,荞麦出口超过20万吨,比以前多了15%;玉米的出口量也快要30万吨,几乎是以前的两倍啦。

俄罗斯农业出口中心的数据表明,到2025年9月,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农产品的最大买家,占了总出口的22%。

此外,俄罗斯手头还有一张“杀手锏”:非转基因大豆。

咱们国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非转基因食品的需求也是飞快增长。这块市场预计从2025年的8950亿美元跳到2032年的2万亿美元。而俄罗斯呢,法律上明确禁止转基因农业。

俄罗斯黑土地上产的大豆,本身就是纯天然非转基因的,简直是特别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专供”。预计到2025年,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对华出口量能达到100万吨。

俄罗斯要当“粮仓”的心思,绝不是吹吹牛皮。到了2023年10月,他们的粮食出口企业签下了个大单:在未来12年内,向中国供应7000万吨谷物、豆类和油籽,价值高达260亿美元。

你明白了吧?这可不是一时冲动的买卖,而是在打长远的算盘,搞的是长期的战略合作。

“加油站”加上“粮仓”,这不就暗示着俄罗斯在谋划着什么嘛?

我跟大家唠唠,这里面藏着俄罗斯的真实打算。

第一,迫不得已之下,俄罗斯开始“向东看”。由于西方的制裁,把欧洲市场的大门紧紧关上了,俄罗斯的能源和农产品卖不出去,只能另谋出路。中国这个庞大而稳固、还在不断增长的市场,变成了俄罗斯唯一,也是最优的一个选择。

第二,能源成了农业的后盾。俄罗斯农业这么快发展的原因之一,钱可不是白来的,主要还是靠卖油气挣的钱。用能源的硬通货为农业注入动力,把农业的未来撑起来。如今,农业也能盈利了,这促成了“能源+农业”双轮驱动的局面,让整个经济架构比以前更加稳健。

第三,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俄罗斯的主要农业产区离中国特别近,通过陆路运输,这个优势简直不用多说。海运嘛,怕遇到台风、堵船,或者是马六甲海峡那些麻烦事;铁路运输就不一样了,准时又稳定,费用也低得多。而且,特别是对新鲜的冷链货,时间就是生命,这样一来,运输效率和品质都能保障得更好。

对咱们中国来说,这事儿自然也是喜闻乐见的。

咱们对于粮食安全的布局一直在强调“进口多样化”。以前,咱们的粮食和肉类大多是从北美(美国、加拿大)、南美(巴西、阿根廷)以及澳洲进口的。这些货都是靠海运运过来的,而且在地缘政治上,基本都属于“西方阵营”。

如今,俄罗斯这个“粮仓巨头”就靠近咱们家门口,陆路相连,能源和粮食都捆绑在一起。这一变,不只是多了一家供应商,更像是在咱们的粮食安全上多了一份“战略保障”。

总的来看,俄罗斯在中国市场上尝到了好处,这“好处”已经不单是能源那么简单了。能源就像是基础,而农产品则是额外的收获。

那种只会抱着油管子过日子的“加油站”模样,正快速走向没落。现在,越来越精明、懂得“双线押注”的俄罗斯,把它的拖拉机和收割机,指向了我们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