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印度的情况可真是不好过。一边是美国那里,关税接连提高,工厂的订单没了,工人都得走人。另一边呢,11月10号,美国和俄罗斯又像是同时送来了“礼物”,美国说要降关税,贸易协定好像快谈成了;俄罗斯也说要分享核技术。
这背后,其实不是什么大国的面子问题,也不是核技术或者石油的生意,最关键的是那4500万做纺织生意的人的饭碗,还有莫迪政府能不能稳住。
2025年8月,美国对印度加了两拨关税,这事儿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风波。
8月初,因为和美国谈贸易谈不下去,美国就先对印度的一些东西多收了25%的关税,这些东西包括电子零件、化工品、药的原料等等,都是印度重要的出口货。
没过几天,美国又出手了,理由是“印度还在买俄罗斯的能源”,又加了25%。印度出口的东西总共要交的关税就超过50%了,这下印度上下都快崩溃了。
《印度时报》上说,印度做生意的那些人联合起来给政府施压,他们直接说,“这两重关税就像是把印度出口到美国的路给堵死了”。
更让印度想不通的是,买俄罗斯能源的也不是只有印度一家。欧洲联盟的几个国家,还有土耳其,他们也都在买俄罗斯的能源,可美国就专门针对印度下手。
印度那边的新闻说,8月关税最严重的时候,特朗普打了四次电话给莫迪,但莫迪都没接。
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的纺织品和衣服出口国。这个行业大概占印度GDP的2.3%,工业生产的13%,出口总额的12%。更重要的,这关系到4500万人的工作,从种棉花、纺纱、织布到进出口,所有环节都算上。
这些人大部分都住在人口多的邦,比如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特伦甘纳邦。而这些地方,正是莫迪最需要选票的地方。
2025年,印度纺织业本来就面临一堆麻烦,美国这高关税更是火上浇油。
印度棉花协会说,印度自己种的棉花,产量已经连着四年在往下掉。2020年最多的时候有3600万包(每包170公斤),2024年降到了3200万包,2024/25年度估计还会少到2950万包,这是快十年来的最低点。
自己产的棉花不够,还得满足出口的需求,印度只能大量从外面买棉花。
可是,买来的棉花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美国对印度纺织品加的关税最高有50%,这直接让印度丢了很多订单。
印度服装出口促进会的数据显示,2024财年,印度纺织品出口总额从2022财年的411.2亿美元,跌到了344亿美元。本来想在2025财年出口超过400亿美元的目标,现在是肯定实现不了了。
很多小工厂因为订单被取消,不得不裁掉工人。古吉拉特邦一家纺织厂的老板就对《Mint》说:“我们去年有800个工人,现在只剩下500个了。如果美国不降关税,年底可能还得再辞掉200人。”
更糟的是,印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了。
孟加拉国、越南这些国家,因为他们的关税低(美国对越南的纺织品关税大概是15%),就把很多本来属于印度的订单都拿走了。
印度出口商协会的会长说:“同样一件衬衫,印度卖到美国的成本比越南要高出20%以上,客户当然会选更便宜的。”
行业持续这么难,就业压力又大,印度不得不重新好好看看跟美国的关系。2025年9月初,美印两国说要重新谈贸易,事情似乎有缓和的迹象。
印度这边明显放低姿态了:不仅暂时不收棉花进口的税,还在考虑允许美国非转基因玉米进来,并且多买美国的石油。
《印度时报》上说,印度政府已经给了美国一份希望减税的清单,里面包括农产品、医疗器械等不少东西,想用这些换美国给纺织品这类关键产品降关税。
特朗普政府最想要的东西很清楚:第一,印度要放宽对农产品的市场限制,让美国的黄豆、玉米什么的能进印度;第二,印度要少买俄罗斯的石油,配合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第三,印度要取消数据本地存储的规定,让美国科技公司的数据能自由跨国流动。
主要的分歧还是在。
首先是农产品市场开放的问题,印度担心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会影响自己家的农业。其次是乳制品市场,在印度教文化里,“牛奶代表纯洁”,开放乳制品市场可能会引起国内宗教上的麻烦。最后是数字贸易的规则,印度怕取消数据本地存储,会让美国的科技大公司控制住它那9亿网民的数据,这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虽然问题不少,但双方都有把协议谈成的想法。
对印度来说,美国能降低关税,是救纺织业、保住工作的重要机会。对美国来说,印度是亚太地区很重要的伙伴,而且有15亿人口,是个大市场。苹果、谷歌、波音这些美国公司在印度都有很多投资,不可能轻易放弃。
11月10号,特朗普在白宫接见了新任美国驻印度大使塞尔吉奥・戈尔,还举行了就职仪式。
仪式后,特朗普说:“我们以后会下调对印度商品的关税,美国跟新德里达成贸易协议‘非常接近’了。他们现在可能不太喜欢我,但他们以后会再次喜欢我们的,我们肯定能达成一份公平的协议。”
特朗普还说,美印关系非常重要,印度中产阶级增长快,给美国公司提供了大好的市场。他还提到,自己跟莫迪关系很好,新大使也会跟莫迪保持紧密联系,推动两国在贸易、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在11月初也说了谈判的进展,他说:“我们在好几个关键问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同意,但是涉及到产业利益、市场准入这些敏感的地方,还需要时间谈细节,确保协议既平衡又长久。”
白宫也接着说,虽然在俄罗斯石油进口这些事上还有分歧,但会通过高层沟通来解决。
差不多在特朗普说话的俄罗斯也给了印度一份“大礼”。
11月10号,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说,他们要和印度在核能方面加强合作,把包括小型核电站、陆上和海上核电站的关键技术都给印度。
俄罗斯这么做,正是印度现在最需要的。印度定下了很大的核能目标:到2047年要有100吉瓦的核电能力,未来二十年需要投入大概4500亿美元。
小型核电站很适合给印度偏远地区供电,海上核电站也能解决沿海地区的电力短缺。对印度来说,现在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污染挺严重,核能真是个好帮手。
俄罗斯以前就帮印度建了库丹库拉姆核电站,这是印度最大的核电站之一,有几台机组已经运行了,还有几台在建,双方还打算继续扩建。
俄罗斯这么“慷慨”是有目的的。俄乌冲突后,印度成了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但最近因为美印贸易谈判,印度好像在减少买俄罗斯石油,这让俄罗斯挺着急的。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总裁就说了,希望通过核能合作“巩固俄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方在能源上的长期合作”——意思就是,希望印度继续买俄罗斯的石油。
美国和俄罗斯同时伸出的“橄榄枝”,让印度陷入了两难。
表面上印度能得到美国的关税减免,又能拿到俄罗斯的核技术。但这两份“礼物”背后,要求却是矛盾的:美国要印度少买俄罗斯石油,俄罗斯则想通过核技术把印度绑在能源合作上。
对莫迪政府来说,最关键的考量就是:短期内,那4500万纺织工人的饭碗是最重要的。
如果美印贸易协议谈成了,关税降到15%-16%,纺织业的订单肯定会回来,失业问题能缓解,这对莫迪稳住局面很重要。
《Mint》分析说,印度可能会采取一种“表面上改,实际上不变”的做法:表面上少从俄罗斯直接买石油,转而通过第三方国家倒手买,这样既能应付美国,又不放弃俄罗斯便宜的能源。
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石油运到印度,比国际油价便宜10-15美元一桶。对印度来说,放弃这个价格优势,进口成本会大大增加,财政压力也会变大。
长远来俄罗斯的核技术对印度发展意义重大。印度电力一直都很缺,核能作为清洁能源,是印度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拿到小型核电站的技术后,印度就能在国内大规模建核电站,不仅解决能源问题,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工作。
印度肯定不会因为和美国的贸易协议,就放弃跟俄罗斯的核能合作。
2025年的印度,一边是核技术、石油订单这些“高大上”的大事,一边是棉花产量下降、订单丢失这些“接地气”的老百姓生活问题。
但最终决定印度怎么做的,不是那些宏大的目标,而是数千万普通人的吃饭问题。
接下来的几个月,美印贸易协议的谈判会进入一个很关键的阶段。印度怎么在美俄之间找到平衡,会直接影响到印太地区的局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那4500万纺织工人的饭碗问题没解决,莫迪政府就不敢在对美国关系上太过强硬。只要俄罗斯的核技术和便宜能源还有吸引力,印度就不会完全倒向美国。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考验智慧的时刻,我很期待看看印度会怎么走,希望他们的普通老百姓日子能过得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