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黄安抖音第一条就晒别墅电梯,我第一反应居然是:福州房价真的没白涨。
那200㎡图书馆镜头扫过去,整墙整墙的CD比我一辈子买的奶茶杯都多。
有人酸“退休摆阔”,我倒觉得挺妙:62岁终于能把收藏摊开,不用再塞进香港那种小格子,值。
李国麟这边更低调。
他在金山买的院子,离金山大桥十分钟,晚上茉莉花茶香能从窗户飘进来。
香港无线台跑去拍他,镜头里老哥正跟非遗师傅比划烘焙火候,一脸认真。
女儿李悦彤在北京拍戏,他坐早班港龙两小时就到横店,顺带给全组带虾干做下午茶。
这份通勤,深圳打工人都羡慕。
问题来了:怎么扎堆选福州?
粗暴一句,钱包投票。
香港的楼价仍在云霄,福州均价却只是前海三分之一。
再加上高铁4小时、飞机1.5小时直插香港,粤语口音在餐馆不会被当外星人,还落个清净。
福建省的“榕聚计划”也实在:艺术人才最高200万安家补贴,等于直接送一辆车加车位。
黄安去老年大学开讲座,教室门口贴着“名额已满”,听课的大叔大婶操着闽普,唱起《新鸳鸯蝴蝶梦》居然字正腔圆。
隔壁闽剧团把《天龙八部》改成本地声调,李国麟被拉去演段誉他爹,一张口就是闽南腔的“神仙姐姐”,台下笑到拍桌子。
有人说这是逃离香港,我更愿看作通勤半径的重新定义。
黎耀祥在中山一套、横琴一套,珠海飞香港比屯门到中环都快。
TVB离巢潮年年有,北上的名单越来越长,连摄影棚灯光师都在深圳龙华买了学区房。
工资单没变,可成本一下打对折,换谁都会算这笔账。
最逗的是文化传播路径彻底反着来。
以前都是内地学生跑香港学粤语,现在是黄安在福州开粤语KTV之夜,一票本地年轻人唱得港味十足;李国麟拉着非遗师傅把港式冻柠茶卖进三坊七巷,居然排队。
文化这玩意儿,只要有人气,方言也能变成新潮流。
所以下次别只盯着“明星买房炫富”。
多看看他们怎么把茶泡得更好喝,把歌教得更带劲,顺带让房价涨得有烟火气。
毕竟,当黄安的图书馆和李国麟的茶香都成了邻居日常,福州的春天才真的到了。
对了,如果周末路过三坊七巷,看见一个穿背心短裤的大叔在教粤语绕口令,别惊讶,那就是李国麟本麟。
凑过去聊两句,说不定还能混一杯免费冻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