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70年揭秘:从蜜月到破裂再到并肩,能源与军事合作背后的大国棋局

 142     |      2025-11-21 12:46:31

“一旦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所有专家,连图纸都带走,中国瞬间被打回原形。”这段跌宕起伏的中俄关系史,如何让中国彻底走上自力更生之路?从1950年代斯大林援建重工业,到赫鲁晓夫突然撤资的“卡脖子危机”,再到如今天然气价格比欧洲便宜一成、军事技术互补的全面协作——两国如何从意识形态盟友演变为战略利益共同体?本期播客揭开历史档案:为什么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武器供应国?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能源合作如何改变亚洲格局?大国博弈背后,是独立自主的觉醒,更是全球化时代的选择。

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我是主持人小宇。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好朋友李宁,一起来聊聊中俄关系的发展。大家好,我是李明,很高兴和小雨,一起分享这个话题。中俄关系真的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从当年的亲密同盟,到后来的芈月破裂,再到后来的再次合作。每一次阶段性的转变都深刻的影响了两个国家的发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精彩的历18咱们第一个要聊的是初见同盟,也就是1950年那个时期中苏关系的黄金时代。那这个时候,斯大林为什么要主动的给中国提供这么多的援助其实在抗战胜利之后,中国就面临着内战的威胁,那这个时候,斯大林其实看出了国民政府是根本没有什么前途的,所以他早在40年代末期,就开始有意的要扶持中国共产党,来巩固他在远东的地位。原来如此,那这个背后的战略考量其实挺深远的。没错,然后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这个时候中国面临着美国可能的军事干预那斯大林就不镜给了中国武器,而且还给了中国经济的援助,甚至还派出了军事专家来帮助中国训练军队。所以他其实是在用一个比较稳健的方式把中国绑在他的这个战略轨道上面那这个时期中苏的紧密合作到底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实际的变化。首先就是苏联的这个工业图纸,技术人员的援助让中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起步。比如说沈阳的这些工厂很快就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辆59式坦克,然后,包括一些军工产品也出口到了苏联,甚至出口到了东欧的一些国家,经济上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影响对,那这个时候不光是重工业,包括一些情工业,农业也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中国的这个国际地位也一下子提高了,就变成了亚洲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个核心。对中国后来的外交,包括经济的建设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你觉得这种紧密的合作最明显的弊端是什么?就是中国后来就是习惯了,就是我有什么技术难题,我就找苏联帮忙,然后包括我的这个国防工业的一些布局也是按照苏联的建议来做的,所以一旦中苏关系恶化之后,苏联突然之间就撤走了所有的专家,连带着把所有的都带走了,这一下子就把中国打回原形,相当于中国之前的一系列的发展,其实都是建立在沙上的。没错,而且就是中苏关系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这个外交的方向,包括经济建设的重点也在后面被迫的进行了调整。所以整个这个过程就是让中国彻底的明白了自己,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的自主的能力,行,关于中苏初见同盟,这段历史咱们就先聊到这,休息一下,马上回澜然后咱们再讲一讲这个关系恶化这个部分,就是59年发生了什么让中苏关系一下子冷淡下澜其实就是59年的时候,赫鲁晓夫他突然之间觉定要撤走在中国的所有的苏联的专家,然后连同这个技术资料都一起拿走了那这个时候中国的很多重要的项目,比如说导弹坦克飞机一下子就卡住了脖子,这影响太大了。对,更糟糕的是,他还不但撤走了专家,他还公开的指责中国是修正主义,然后还提出了什么苏中边界的调整,就是想要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那这个时候中国当然就坚决的拒绝了。所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苏关系就彻底的交恶了。那关系恶化到这个地步,双方都有哪些激烈的对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甚至到了互相驱逐对方的外交官,然后公开的互相指责对方是侵略者。那这个时候,中国就宣布苏中边界的调整是完全无笑的,并且还准备好了,要随时进行自卫反击,听起来就是一触即发。对,就是这样。然后这个时候,美苏又在远东展开了军备竞赛,那这个时候中国就成为了苏联的潜在的反美力量。那这个时候双方的关系就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对,这个也对后来的中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关系恶化,这个阶段到底给中苏关系包括给亚洲的局势带来了哪些?长久的影响就是这个分裂其实让中国彻底的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就自己的搞研发,然后自己的搞建设,那这个时候不光是中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升了包括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提升了,对,这个也让亚洲的局势少了很多外部的干扰。对,但是这个也让中俄关系的发展变得非常的曲折,对这个也让两个国家各自都走了一些弯路。对,但是最后,其实两个国家都从这些冲突当中不断的成长了起来,这也各自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聊了这么久的中苏关系恶化,感觉信息量不小,咱都歇会儿喝口水,待会儿继续。然后,咱们来进入第三部分,咱们来聊一聊中俄的合作,这个,我特别想知道,自从俄罗斯和中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哪些合作是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其实最早的时候,9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了,然后到了90年代末期,又签了这个长达30年的天然气合同。每年380亿立方米价格还比欧洲的要便宜一成,这个价格优势确实很关键。对,然后,还有这个西伯利亚力量一号管道,2014年的时候就开通了这个二号管道也在建设当中了,预计2025年的时候就会满负荷的运转,到时候中国的进口的石油的渠道就会更加的多元化了。对,这个就大大缓解了中国的能源紧张的局面。那除了能源之外,在军事技术领域有哪些比较让人意外的合作?其实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国,那不光是说我们买它的重型装备,其实它也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对我们进行一些让步,那比如说我们国产的很多先进的疾行,其实都是用的俄罗斯的发动机。那中国这边是不是也反过来帮助俄罗斯,没错,那比如说中国帮助俄罗斯去测试一些新的武器,然后包括在一些航天,包括在一些军工产能上面,也有一些这种互信的。这种合作就使得双方的军事技术能够共同的提升。对,这个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西方的影响力。你觉得中俄之间的这种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两国带来的实际好处都有哪些?我觉得,首先,俄罗斯它需要中国的市场,然后中国又非常的稳定,所以他们两个国家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补。那就不光是说,在经济上,双方得到了很大的。李一包括在国际舞台上面,他们两个国家也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力的配合,就共同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影响力。所以难怪最近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是中俄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没错,而且中国现在的荆棘规模已经非常大了,然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有了新的去处。所以他们两个国家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的平等,互相的需求也更加的强烈,所以他们两个国家就一起在国际上面去抗衡西方的这种压力,也各自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对,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个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然后,也看到了,其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两个国家是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渡过一些难关的。也看到了,其实中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未来两个国家还会有更多的合作,更多的发展。好,那么这期节目咱们就到这里了,然后感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