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上市了?路上没见几辆啊,这破圈能力真够呛。”一句吐槽,把多少人心里那点嘀咕抖了出来。可上市当天,它硬是掏出了1841亿港元市值,啪啪打脸。
上市前夜,朋友群里还在赌开盘价,有人说破发,有人说冲40,结果30.75港元挂出来,收盘31.92,涨幅只有3.8%,连券商小姐姐都摇头:“热度没起来,钱倒是先到位了。”
别急着笑它低调,翻翻出口数据就老实了:2024年海外卖了65万辆,全国每五辆出口车就有一辆挂着奇瑞标。比亚迪都得靠边站,这牌面够硬。
有人纳闷,既然卖得这么好,怎么街上少见?答案藏在营销费里。奇瑞一年砸在广告上的钱,大概只有新势力一个零头,省下来的银子全拿去铺渠道。三四线城市的小县城,捷途门店挨着加油站开,买车顺带加满油,顺手把保养也约了。
老板们不傻,他们算过账:一条抖音爆款视频撑死带来几百订单,一家县城门店一年能收上千台。与其烧钱跟特斯拉抢热搜,不如把店开到用户家门口,这才是国企的老辣。
再说产品线,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兄弟分工明确。捷途打性价比,星途冲高端,iCAR哄年轻人,智界抱紧华为大腿,奇瑞本品牌守着基本盘,像五根手指攥成一只拳头。
拳头里最新的是瑞虎9X,发布会选在工厂里,机器臂一抬一落,新车从生产线直接开到舞台,省下展台费,却把“智能制造”四个字砸进观众脑子。
技术账也公开:车身用85%高强度钢,官方叫磐石车身,翻译成人话就是撞了不容易散架。气囊、工艺、冗余系统加起来烧掉一千多亿,听着吓人,摊到每年也就几十亿,和友商请明星代言的钱差不多。
可消费者不管这些,他们只问一句:“省不省油?”奇瑞把答案写进发动机:热效率44%,一箱油多跑一百公里,老司机一算,一年省下的油钱够给孩子报补习班。
出口多还有个副作用:国外撞了车,照片传回国内,网友惊呼“这质量能行?”其实碰撞测试成绩早就拿到五星,只是公关部懒得吹,国企的风格就是“我做了,你爱看不看”。
这次上市募了91.45亿港元,60%继续搞研发,20%拿去海外再开厂。翻译一下:国内卷不动了,去国外卷别人。俄罗斯、南美、中东的兄弟已经用上了奇瑞,下一步轮到欧洲。
股票群里有人吐槽开盘没涨停,老股民悠悠回一句:“你见哪家车企靠一天涨幅定输赢?看看营收,三年翻三倍,这才是慢牛。”
再翻招股书:2022年营收926亿,2024年飙到2698亿,净利润从62亿涨到141亿,增速在全球前二十强里排第一。数据冷冰冰,却把“闷声发财”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奇瑞的底色还是国企,芜湖国资委、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国资委三家加起来控股超三成,根正苗红。好处是贷款利息低,坏处是营销确实拉胯,发布会连热搜都没买,全靠车友自发转。
年轻员工倒挺开心,朋友圈刷屏:“老板终于带咱敲钟了!”58256人分蛋糕,哪怕一人一股,也能换辆捷途X70,想想就乐。
可别以为上市就万事大吉,隔壁新势力股价腰斩的故事才过去半年。奇瑞的护身符是现金流,账上趴着几百亿,不怕寒冬。
有人担心华为合作车型智界会抢奇瑞风头,内部员工笑说:“华为负责吹,我们负责造,分工明确,吵架都省了。”
最魔幻的是,奇瑞IPO成了2025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一单,把那些天天喊“颠覆”的新势力甩在身后。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故事听够了,要看真本事。
写到这里,手机弹出一条推送:瑞虎9X首批车主提车,平均年龄34岁,比Model Y车主还大两岁。看来低调务实的中年人,才是撑起销量的主力军。
上市那天,芜湖工厂放了十分钟烟花,老员工说:“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1999年第一台车下线。”二十年一眨眼,奇瑞从茅草棚干到港交所,像极了一只慢乌龟,却一路跑赢了不少兔子。
股价会不会涨?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下次再有人说“奇瑞是谁”,直接把出口数据甩过去,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奇瑞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年轻人疯抢的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