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二录音曝光《繁花》编剧幕后纠纷,月薪3000元助理编剧控诉署名权被剥夺,王家卫指导秦雯“洗稿”对话引发行业伦理讨论

 53     |      2025-10-10 16:53:48

古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录音,录音中他正向王家卫和秦雯讲解“宝延风波”的来龙去脉。录音里秦雯对这段股市历史显得陌生,不断提出基础性问题,而古二则耐心解答每个细节。这段录音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这段关于股市剧情的讨论,最终呈现在《繁花》第23集阿宝的商战戏份中。古二声称自己为这段关键剧情提供了核心内容,包括人物对话和商业逻辑的构建。但在成片字幕中,编剧署名只有秦雯一人。

在另一段曝光的录音里,王家卫对秦雯说:“你永远在情情爱爱的圈子里打转,商战戏需要别人把框架搭好。”这段对话引发网友对编剧分工的猜测。有业内人士指出,影视行业存在“编剧统筹”和“执行编剧”的区分,但署名规则往往模糊不清。

古二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他曾连续三个月每天工作14小时,负责剧本修改、资料搜集甚至照顾导演起居。月薪3000元的报酬与他的工作量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记录中还包含多次自费购买参考书籍的转账记录,总额超过万元。

秦雯获得白玉兰最佳编剧奖时,曾提到《繁花》剧本创作量达102万字。这个数字现在被重新审视。有网友发现剧中商战戏与感情戏的风格差异明显,怀疑存在多个执笔人。专业编剧指出,不同编剧擅长不同题材是行业常态,但署名权纠纷往往由此产生。

《繁花》片尾字幕列出了2000多名工作人员名单,但古二的名字并未出现在编剧栏目。剧组回应称“根据职责和工作内容给予相应署名”,这个说法未能平息争议。法律界人士表示,著作权法规定“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但如何界定创作贡献度仍是灰色地带。

业内人士透露,秦雯目前的编剧市场价格已达30万元一集。这个数字让更多人开始关注顶级编剧项目的利益分配。有资深制片人表示,大项目通常由多名编剧参与,但最终署名决定权往往在制片方手中。

古二事件引发了对行业惯例的讨论。多位匿名编剧提到,新人编剧承担基础工作却难以获得署名的情况并不罕见。一部热播剧的署名纠纷,折射出整个行业对创意工作者权益保障的制度性难题。

王家卫以往作品的工作方式也被重新审视。有电影学者指出,其独特的创作方式需要大量团队成员配合,但过往作品很少出现署名争议。这次事件让人思考影视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平衡艺术创作与团队权益。

网友发现,《繁花》小说原作者金宇澄曾表示剧本改编“完全交给导演处理”。这种信任关系与当前编剧团队的纠纷形成对比。知识产权专家认为,原著作者与改编编剧的权利边界需要更明确的界定。

事件持续发酵中,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尚未就白玉兰奖项是否重新审核作出回应。影视行业协会人士表示,这类纠纷通常需要法律程序认定,但诉讼成本让很多创作者望而却步。

随着更多行业人士发声,编剧工作的专业价值评估标准成为讨论焦点。有观点认为,应当建立更透明的贡献度认定机制,但实际操作中如何量化创意贡献仍是难题。

这场争议让观众注意到片头字幕背后的故事。一部成功作品的光环如何分配,不仅关乎公平,也影响着行业新生力量的成长空间。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更明晰的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