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整个世界的新闻啊,都像在演一出“能源大戏”。美国牵头几个伙伴,盯上了委内瑞拉,搞起了联合打压;以色列在中东各种出手,动作频频;特朗普也不寂寞,宣称要对俄罗斯的石油产品加征25%到50%的二级关税,局势真是热闹得很。
这些动作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在转——能源。翻开历史,会发现,谁掌握了核心能源,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而货币霸权,始终都能映射出能源的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靠煤炭扛起了日不落帝国的大旗,英镑也变成了世界主要的硬通货;二战收尾时,美国利用石油绑定了美元体系,至今仍然掌控着全球金融格局。
现在AI时代到来,新一轮能源争夺早已展开,这场角逐的胜负,也许会改变未来几十年的国际局势。
美国之所以死死盯着石油不放,主要是出于利益和现实两个方面的考虑。按身份来看,现在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石油出口国,而那些传统能源大佬,正是特朗普背后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对他来说,保障这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不仅能确保竞选资金,更能稳住自己的票仓。
再看对手阵营,委内瑞拉拥有全球最多的石油储存,中东一直是石油的传统中心区域,俄罗斯更是在不少新兴市场的石油供应链上占据了垄断地位,这些国家都算是美国石油巨头的潜在对手。
更要紧的是,现在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基本上已经到达了顶点,要是还想抢别人家的市场,美国的能源资本可就挣不到钱了。
与此同时,新兴能源的崛起正在逐步蚕食老牌石油企业的生存土壤,AI时代对电力的需求也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使得传统能源企业的危机感越发浓重。
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只能采取打压对手的办法来抢占眼前的利益,先让幕后的大老板们快速赚到钱,然后再为下一步的谋划争取一些时间。
毕竟美国心里明白,AI时期的关键竞争力在于电力,不过要搞新能源可得投入巨资,现在只能靠石油霸主靠“输血”来维持。
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布局早就超出了传统能源的范围,直接锁定了未来的电力霸主地位。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国的发电总量达到了10万亿度,而美国一年中的发电量只有4.8万亿度。就算把排名第三到第十名的国家的发电量加在一起,再加上美国的4.8万亿度,也比不过中国的一点点儿。
更让人震惊的是增长的速度,2025年7月单月发电量就突破了1万亿度,相当于整个日本一年的用电需求。这么厉害,靠的可是全面的能源布局:新疆的光伏阵列铺得满满当当,年光伏发电量达到5842亿度,稳坐全球第一的位置。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电站不断增强实力,特高压线路能把西部丰富的清洁能源稳稳输送到距它2000多公里外的东部沿海地带,输电效率比普通线路高出20%以上,让人挺惊喜。
这些布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更是在打基础,搞“电力人民币”。在AI时代,超级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都像“电老虎”,一个十几瓦的超算中心一年用电就高达876亿度,这和葡萄牙一整年的用电量差不多。
现在,全球的高科技公司都争着要建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中心,而咱们中国电力供应充足,自然就掌握了规则的话语权。想着要在中国用电、买设备,肯定得用人民币来结算,这样一来,人民币跟电力的绑定就变得更加刚性,需求支撑得稳稳的。
美国当然明白电力霸权的重要性,但这会儿正处在“短期挣钱”和“长远布局”的两难之间。特朗普的两步走策略挺明确:先靠打压石油竞争者,让传统能源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好稳住中期选举的票池。
等到地位稳住了再说,美国打算全力推动本土新能源产业,争夺未来AI时代的电力霸主地位。可人家中国的步伐明显更快,已经从“西电东送”逐步升级到“中电外送”。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提升,中低端产能逐渐向外转移,不少国家的电力基础建设跟不上,自然得向中国购买电力。如果这些电力交易都用人民币来结算,“电力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就会越来越多样化。
新疆的光伏厂、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站,这些看上去偏远的工程,其实都是“中电外送”的重要节点。把制造业向外迁移、输送电力以及用人民币结算这几块紧紧结合起来,打造出了别人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国际能源署早就说过,能源市场正步入由中国带头的“电力时代”,中国正变成全人类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这可不是空话,而是真真实实在发生的事情。
以往,煤炭跟英镑挂钩,石油则紧跟美元走,世界货币的变迁一直都离不开核心能源的牵引。眼下,AI时代已然到来,电力成为新的关键能源,谁掌握了电力的生产和交易权,谁的货币就有机会成为下一种全球通用的硬通货。
美国通过压制石油竞争对手来赚取短暂的利益,实际上是在为过去的石油霸权延续生命;与此同时,中国悄悄投资了价值十万亿度的电力产能,布局“电力人民币”,早已站在了新一轮能源变革的起跑线上。
这场静悄悄的较量,虽然没有硝烟,但却关系到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格局走向。
新疆的阳光和雅鲁藏布江的江水变成源源不断的电力时,随着人民币随电力走向世界,下一任国际货币的答案,也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