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

 71     |      2025-09-01 10:56:37

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中,日本货币政策调整宛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无论是对日本国内经济,还是国际经济秩序,都带来了诸多变化。

日本长期奉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如 2016 年推行负利率政策,将商业银行存放于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至 - 0.1%,旨在刺激商业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摆脱通缩困境。然而长期实施后,负面效应逐渐显现。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规模达 758 万亿日元,与 GDP 之比超 136% ,持有国债额占发行量一半以上,国债市场流动性严重下降。在此背景下,2024 年 3 月 19 日,日本央行宣布结束负利率政策,将政策利率提升至 0 至 0.1%,同时终止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并停止购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

日本国内经济受此影响显著。对政府而言,长期以来,金融宽松压低政府发债成本,如今政策调整,国债利率上扬,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将大幅增加。日本政府债务总额与 GDP 比率高达 261% 左右,位居世界前列,财政平衡面临严峻挑战,后续财政政策施展空间受限。企业层面,部分企业尤其是依赖低成本资金维持运营的 “僵尸企业”,在利率上升后,融资成本激增,资金链紧张,破产风险加剧。但从长远看,这一调整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个人消费者方面,存款利率有望上升,增加储蓄收益,但贷款利率上升,房贷、车贷等个人信贷成本增加,抑制消费与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需求。

国际经济舞台上,日本货币政策调整同样引发连锁反应。在外汇市场,日元走势备受瞩目。此前,日元因低利率成为全球投资者的融资货币,大量日元被借出投资于高收益资产。政策调整后,日元利率上升,利差交易减少,日元升值预期增强。2024 年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明显,升值趋势使日本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以汽车、电子产品出口为例,出口企业订单减少,营收下滑;但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一定程度缓解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全球金融市场也因日本货币政策调整泛起波澜。日本国债市场是全球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变动引发国债价格波动,投资者资产价值随之变化。日本央行曾大量持有国债,政策调整后,市场对日本国债需求改变,收益率波动传导至其他国家债券市场,影响全球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同时,国际投资者重新评估资产配置,资金在不同国家和资产类别间流动加剧,新兴市场国家因经济稳定性与吸引力差异,面临资金外流或流入的不同境遇,部分依赖外资的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日本货币政策调整是柄双刃剑,虽对日本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国际金融市场秩序调整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短期内带来的经济波动与市场不确定性,无论是日本自身,还是全球经济参与者,都需谨慎应对,通过政策协调与市场机制调节,降低负面影响,抓住潜在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