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曝光中国向日本军舰连开两炮,日本网民说中国必须道歉

 67     |      2025-08-13 08:29:05

2024年7月4日清晨,日本海上自卫队“凉月”号驱逐舰像幽灵一样切进浙江以东领海。这艘排水量超万吨的宙斯盾舰没发通知、没走程序,大摇大摆晃了20分钟才离开。 更让日本舆论炸锅的是,日本共同社8月10日突然曝出猛料:中方在“凉月”号闯入领海第一时间,就朝它附近连开两炮警告,炮弹擦着船舷飞过,没砸中却把日本自卫队吓出一身冷汗。 按理说,家门口被人硬闯,换谁都得急眼,可日本网民却不依不饶,喊着“中国必须道歉”;更蹊跷的是,日本政府最近还冒出个前驻华大使,公然说要让中国“衰弱后再反攻”。 这场看似普通的领海摩擦,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2024年7月4日上午8点12分,日本“凉月”号驱逐舰的雷达突然跳出坐标:北纬29°52′、东经122°18′,这是中国领海基线内12海里的位置。 舰长佐藤浩二盯着屏幕愣了两秒,随即下令“保持原航向”。 这不是误判,日本防卫省后来提交的报告显示,“凉月”号的电子海图系统“意外故障”,但更关键的是,自卫队内部早有“测试中方反应”的预案。

发现日舰闯入后,中方东海舰队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8点13分,054A型护卫舰“衢州”舰高速逼近,在距离“凉月”号约2公里处鸣笛警告;8点14分,舰炮班组迅速装填训练弹,瞄准“凉月”号右舷前方300米海域,第一发炮弹呼啸而出,在海面炸出直径5米的水柱;8点15分,第二发炮弹接踵而至,溅起的水花几乎要扑到“凉月”号的甲板。 全程没打实弹,但炮口焰和爆炸声足够让“凉月”号的舰桥人员心跳加速。日本防卫省事后统计,当时舰上120名官兵中,有37人因紧张出现短暂耳鸣,2名水兵甚至撞翻了咖啡杯。

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第一时间站出来“灭火”。 防卫大臣木原稔在记者会上反复强调:“这是技术性失误,绝非故意挑衅。 ”他还甩锅给“老旧设备”,说电子海图系统“已使用15年,近年多次报修”。 但纸包不住火,日本共同社拿到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显示,“凉月”号的导航系统早在3个月前就检测到坐标异常,舰长佐藤浩二明知故犯,事后还篡改了航行日志。 8月10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宣布:“凉月”号舰长被解除职务,航海长和情报官也被调离岗位。

可日本网民不买账。 事件曝光后,日本2ch论坛瞬间被“中国太过分”的帖子刷屏。 有网民留言:“中国军舰开炮警告,这是把日本当敌人! ”还有人翻旧账:“去年中国海警船驱离我们的渔船,今年直接动炮弹,太欺负人了!”更有极端声音喊:“必须让中国道歉,不然联合美国制裁他们! ”奇怪的是,日本政府始终没正面回应“是否要求中国道歉”,外务省发言人对记者提问只说“关注中方动态”,这种沉默反而让舆论更沸腾。

7月25日,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在东京一场演讲中公开放话:“中国现在强,但盛极必衰是规律。 日本要做好‘战略性卧薪尝胆’,等中国内部出问题,再找机会反攻。 ”垂秀夫在中国干了7年大使,2020年离任前还公开批评中国“海警法威胁航行自由”,这次言论不过是老调重弹。 但他的身份特殊,曾长期接触中国政商界,对中日实力的此消彼长有切身体会。 有日本媒体分析,垂秀夫的话其实是在给现政府“递话”:石破茂内阁最近在对华政策上摇摆,既想靠美国“印太战略”刷存在感,又怕过度刺激中国影响经济,垂秀夫的言论正好迎合了党内“强硬派”的需求。

中方对“凉月”号事件的处置,藏着更深层的信号。 过去中方驱离外舰,常用无线电喊话、海警船拦截或战机伴飞,但这次直接动用了实弹警告。 军事专家分析,054A护卫舰的76毫米舰炮射速每分钟120发,射程17公里,虽然打的是“警告弹”,但炮弹落点误差不超过5米,精准度足以让任何擅闯者胆寒。 更关键的是,事件发生后,中方没公开渲染“胜利”,也没主动降温,这种“克制但坚定”的态度,比任何声明都有力。

东海海域最近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以来,解放军歼-16战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巡逻的频次增加了40%,每次外机抵近,都会以“桶滚机动”“切近距”等方式强势驱离;海警2901号万吨巡逻舰常态化巡航,最近距离钓鱼岛仅8海里;连渔民都接到通知:遇到外国船只非法捕捞,立即用北斗终端上报位置。 这些动作不是巧合,“凉月”号事件后,中方用实际行动告诉对手:领海主权,没得商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80年前,日本侵略者用炮火轰开中国国门;80年后,日本军舰又想用“技术故障”当借口,试探中国底线。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着相似的韵脚。 当日本网民喊着“中国道歉”时,他们或许忘了:真正的错,从来不在被侵犯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