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会谈无果,印外交官直接对特朗普下战书:要真爱乌克兰,就亲自上战场!

 166     |      2025-08-10 02:33:01

近期,华盛顿方面试图通过高级别会谈以及一系列强硬制裁来影响国际事务,然而,后续发生的事态却接连显示出其“强权外交”未能奏效。美俄之间的会谈表面气氛融洽,但实际结果却不尽人意。更引人关注的是,一位印度资深外交官对此提出了公开质问,这直接暴露了美国外交策略面临的窘境。这让人不禁思考,面对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美国过去惯用的施压方式,其效力是否已经大不如前?

特朗普的特使威特科夫近期前往克里姆林宫,与普京进行了大约三个小时的会谈。虽然普京的顾问德米特里耶夫表示“对话终将获胜”,但随后的事态发展表明,美俄双方并未达成预期的结果。白宫方面随后明确透露,对俄罗斯的二级制裁措施仍将继续落实。

克里姆林宫则直接拒绝了特朗普提出的关于乌克兰停火协议的要求。从俄罗斯军队近期的行动看,他们已经调整了战术重点,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列为主要打击目标。

例如,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一列运载北约武器装备的火车在卸货过程中,遭到俄军导弹袭击,所有军援物资被摧毁。此外,乌克兰境内最大的北约军援集结地赫梅利尼茨基,持续遭受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的密集攻击。这些行动都反映出美俄会谈的实际效果,以及俄罗斯在军事层面的明确立场。

亚洲巨象的硬气

在此背景下,印度资深外交官坎瓦尔·西巴尔公开表达了看法。西巴尔曾担任印度驻俄罗斯和驻法国大使,并出任印度外交秘书,他在社交媒体上向特朗普提出质问:如果美国真正担心俄罗斯持续推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为何不拿出勇气,通过军事行动直接阻止俄罗斯军队,反而要通过制裁印度的方式来向俄罗斯施压?

西巴尔的这番话逻辑清晰。既然美国并未表现出直接面对俄罗斯军事压力的意愿,那么更没有理由让其他国家来承担其政策的代价。他的质疑,也引出了对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进一步讨论。

此前,特朗普公开宣称印度将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然而,这一说法刚一出现,印度政府便迅速给出不同回应。多位印度高级官员明确表示,印度的炼油企业将继续按照长期合同采购俄罗斯原油,日均进口量稳定在175万桶。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强调,印度的能源采购是基于市场评估和全球形势而定,这实质上就是拒绝沦为美国制裁工具。印度采取这一立场的背后,有多重现实考量。

俄罗斯原油价格比国际市场每桶低15到20美元,仅在2024年,印度通过进口俄油就节省了约12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印度将这些俄罗斯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后,转售到欧洲市场,从中赚取了超过300亿美元的差价。这种“低买高卖”的模式,让印度在能源危机中获得了显著收益。

印度政府深知,一旦在能源问题上向美国让步,美国很可能会在农业市场开放、数字税等涉及印度核心经济利益的领域进一步施压。在这些问题上,印度此前已多次明确表示没有谈判空间。

俄印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在不断深化。2024年,俄印贸易额突破了660亿美元,其中70%的交易使用卢比和卢布进行结算。2024年12月,两国签署了重要的原油供应协议,将合作期限延长至2035年,并约定每年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同时采用“卢布、卢比、黄金”的混合结算机制。

今年上半年,俄印两国本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达到85%,比2023年提升了60个百分点。甚至有报道指出,印度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部分俄罗斯原油的采购。这些举动都在直接影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支付体系。

谁是纸老虎?

坎瓦尔·西巴尔的言论还引出了对美国军事实力本身的疑问。他质问,作为全球军事力量的头号强国,美国是否还保持着海湾战争时期“无敌之师”的状态?他提到,美国此前一度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前往红海与胡塞武装交战,但不仅未能实现“护航”目的,还发生了舰载机被自家军舰击落的事件。

最终,美国在未通知以色列的情况下,与胡塞武装达成了停火协议。然而,胡塞武装为支持巴勒斯坦,撕毁了协议,继续袭击以色列和红海的商船,美国对此没有公开回应。他认为,全球最强军事力量出现这种情况,令人难以置信。

此外,特朗普在面对普京时,究竟握有多少施压的筹码?在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虽然多次发出警告并强调“核大棒”,但未能阻止美西方国家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当时,莫斯科也避免与西方全面对抗,没有重点打击存放北约武器装备的仓库。

然而,随着特朗普上台,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俄罗斯军队现在已经将北约在乌克兰的人员和武器装备作为重点打击目标。西方国家提供的军事援助刚抵达乌克兰,就可能被俄罗斯造价低廉的无人机摧毁。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西方的军援模式可能因损失过大和产能供应不足而难以维持。

特朗普近期高调宣布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声称将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关键武器。但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显示,美国155毫米炮弹的月产量只能满足乌克兰需求的60%,这使得所谓的“恢复军援”更像是一种象征性姿态。

面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特朗普仅出动了两艘核潜艇进行施压,没有其他军事举动,这暴露了美国军队不敢直接出兵的事实。如果乌克兰战败,美国持续了三十多年的“代理人战争”模式也将面临崩溃,因为他们缺乏其他资源来维持这种模式。

霸权根基的裂缝

普京对特朗普的制裁威胁表现出冷静。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表示,“制裁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常态”。俄罗斯和印度的合作,构筑了一道“制裁防火墙”,这成为了俄罗斯面对压力的底气所在。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俄印两国本币结算比例已经达到85%。

俄罗斯将能源合作与地缘战略深度捆绑。当美国试图通过“二级制裁”来施压印度时,普京立即宣布给予印度在北极航道开发的优先合作权,并承诺在2026年前建成一条从西伯利亚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这种“能源与基建”的结合策略,加深了印度在能源安全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明确指出,“将中国和印度视为施压杠杆的想法是天真的”。事实上,俄罗斯和印度正在以能源合作为支点,推动更广泛的战略合作。两国计划在今年底前签署一份军事技术合作升级版协议,俄罗斯将向印度转让S-500防空系统的部分技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7月29日的视频讲话中也暗示,美国的制裁威胁“未必能够改变俄罗斯在战场的决策”。北约内部对于“北约偿还美国军援费用”的提议反应冷淡,欧洲国家更倾向于通过欧盟框架来协调对乌克兰的援助。印度采取的“不结盟2.0”战略,既利用了美国的市场需求来发展经济,又通过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来对冲战略风险。

何为博弈赢家?

眼下,国际局势看似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但结果已经逐渐明朗。特朗普的制裁手段在俄罗斯面前,似乎并未展现出足够的威慑力,难以影响普京的下一步决策。美国试图以传统霸权手段来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但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这种尝试正遭遇来自多方的反作用力。当印度选择通过石油贸易打破制裁网络,当俄罗斯选择通过本币结算体系来削弱美元的影响力,这场大国之间的较量,其最终的赢家,或许已不再是那个过去习惯于发号施令的超级大国了。我认为,美国的战略焦虑以及其影响力的逐渐减弱,正在预示着全球力量平衡的一次深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