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京确定了四天的中国之行时,特朗普的日程却还是空空如也。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活动。目前,已经有49个国家的领导人、1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17个国家的军队方队确认参加。这次阅兵被视为检验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时刻——俄罗斯很快确认参加,美国则显得犹豫,而日本和韩国则保持沉默,这些情况让全世界的政治格局显得更加微妙。
普京四天内的中俄合作大计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宣布,普京将于8月31日至9月3日访华。这次访问时间特别长,超出了平常的国事访问。四天时间里,普京将完成三件大事:参加阅兵盛典、深化上合峰会合作、推进远东粮食走廊建设。其中,贝加尔斯克粮食转运站即将投运,这将使俄罗斯小麦占据中国进口市场35%的份额。
军事合作再次展示了强大的决心。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近卫军方队将首次在长安街上亮相,延续了四月中国三军仪仗队参加越南阅兵时建立的军事互信。更实质性的动作在海上:中俄联合舰队穿越宗谷海峡的演练,把两国在日本海的军事存在转化为地缘政治的语言。
普京迅速回应并非偶然。面对北约不断向东扩张的压力,中国成了俄罗斯打破西方封锁的重要伙伴。当俄国防部宣布将派最精锐的第154独立警卫团参加阅兵时,这种实际行动比任何联合声明都更有意义。
美日韩的无声较量:历史阴影中的外交难题
特朗普访华的计划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分歧。白宫团队细致规划了让商界领袖一同前往的方案,希望能借此机会推动贸易谈判;然而,国会那边却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认为参加天安门的活动等同于向中国低头。这种内部的意见不合让特朗普的中国之行变得不确定。
最尴尬的就是日本了。东京教科书里修改的痕迹还没完全消失,中国就已经发来了阅兵邀请,就像烫手的山芋一样。如果特朗普真的来了,中美两大战胜国的领导人站在一起,日本的历史问题就会被全世界看到。日本媒体的报道也显示出他们的不安:他们可能只会派一些前官员或者驻华大使去,尽量低调地避开对历史的追问。
韩国青瓦台的犹豫更添了几分哀伤。面对中国的邀请,总统府的回应模棱两可,表示需要全面考虑韩国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与中国的交往。李在明总统在依赖中国市场的半导体产业和保守派支持美国的立场之间左右为难,或许此刻正反复观看特朗普的推文,期待来自美国的指引。
东南亚的平衡艺术:越南的双阅兵奇招
在其他国家还在考虑之际,越南已经巧妙地展示了其外交策略。国防部副部长黄春战宣布,9月2日的国庆阅兵将被命名为“A80任务”,并特别邀请了中国、俄罗斯等五个国家的军队参与。这次比中国阅兵早24小时举行的庆典,背后有着多重考虑。
通过女兵方阵和带有殖民风格的骑兵展示独特的文化特色
邀请中国仪仗队来增强四月份开始建立的军事信任。
避免直接参加中国阅兵以防止美国产生疑虑
越南虽然军费只有61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但通过巧妙的策略,在外交上获得了主动权。柬埔寨和老挝很快跟着学,答应派兵参加越南的阅兵,但在中国邀请时却保持沉默。这显示了小国在大国竞争中如何生存的智慧。
新兴多边合作兴起:金砖国家与全球南方力量汇聚
巴西总统卢拉在俄罗斯的红场阅兵式上露面后,金砖国家的合作又开始了新的篇章。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也表示会参加北京的阅兵活动,他还带上了矿业部长和能源行业的领导,目标是加强锂矿的合作和提升本国货币结算系统的水平。
更具有象征意味的是维和部队方阵的出现。来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蓝盔”部队将与中国维和士兵一起行进,通过跨国方阵再现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记忆。当95岁飞虎队老兵的家属触碰现役的歼-35战机时,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将打破西方的言论封锁。
放在最后
在莫斯科郊外,普京的专机已经修好,准备起飞;而在华盛顿的白宫里,特朗普的日程表上“北京阅兵”一项还打着黄色问号;东京首相官邸里,历史教科书的修订稿散了一地;河内军营中,女兵们正在为“A80任务”做最后的训练。
这次阅兵就像是一个镜子,反映出不同的景象:普京四天的访问展现了两国合作的紧密程度,特朗普的态度则透露出超级大国地位衰落的迷茫,而越南的两次阅兵则体现了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