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海域的波涛忽然凝滞——10月1日,法国海军出现在悬挂贝宁国旗的油轮附近。那艘老旧的船没有叫出任何名字,船上的卫星信号早已消失,唯有船体的腐锈在日光下刺眼。无声的对峙片刻后暴破,法国强行扣船。这一出从天而降的硬碰硬,仿佛在显示一种迟来的觉醒。它是震耳欲聋的,但又显得疲软、不够彻底。
油轮的背后,那是俄罗斯的影子舰队,人们将这些船称之为制裁的灰烬。2022年,欧盟对俄石油禁运后,它们迅速补位,在老旧、未投保的船体上载满了燃油。船旗更换,海上转运,卫星关闭,它们像长了翅膀的幽灵,无声无息地掠过海洋。一艘又一艘地飞翔,所到之处消解制裁。如今,据数据统计,俄罗斯原油出口的七成依靠它们,欧盟的限制措施,似乎成了纸上的轻薄文字。
有人问,影子舰队究竟有多少艘?没人知道。数据模糊得像烟。他们猜测在600到1400艘之间。是的,大摇大摆,奥秘无解。难道制裁仅仅是一个笑话?可是那些泛黄的文件,那些带有漆皮油墨味的外交声明,它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俄罗斯会用灰色的幽灵掏空禁令。700艘船,只是数字吗?不,那是流动的破局,也是疲软政策的荒诞证明。
荒唐归荒唐,欧盟开始强化检查。法国这一扣船事件,变成了催化剂。官员们慌了,计数制裁名单,言必称“有效强化”。数百艘俄罗斯油轮已上榜,“第17轮制裁”甚至当日新增了189艘受限目标。烧死“影子舰队”,这个目标听起来就像童话里的坏人必然被火焰吞噬。可是,森林深处的伏击真的能阻挡他们脱离航道吗?
外交层面,巴拿马成了范本。作为主要船旗注册地之一,它终于软了下来,同意将所有俄罗斯油轮从船籍中剔除。欧盟有些许欢喜,这可算合作的样板了。然后呢?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其他的方便旗国你们考虑吗?可代价是什么呢?欧盟的外交官们满嘴生硬的术语,谈判桌上的认真脸上写满疲惫:如果过度强化检查引发对等反制,那怎么办?
是啊,那怎么办?战争前线的阴霾不会因为海上的一艘船而散去。北部检查重点区域的波罗的海沿岸吐槽着地中海的不作为——那些绕开检查的船油满船舱,却在不同法规间大笑。欧洲27国却还需要统一框架,还需要达成联合声明。一份文件,几轮商议,还有那个“预先授权登船检查协议”,是画饼还是策略?我们还不敢断定。
但别忘了,这不过是能源制裁的一角,远东的幽灵油轮、受制裁国与方便旗国针锋相对,本该有电影里追逐战的紧张感,却演成了白日梦。无论是什么协议,什么制裁名单,什么外交突破,这场博弈的根到底在哪里?燃油流动,船旗交易,制裁时效,跨境合作裂缝,一场欧洲式冷火焰蔓延着。但是否烧灼到联想中的那些影子船,与那个看似扛不住制裁的俄罗斯,有待观察。
答案很凉,问题更多。布列塔尼被扣的油轮没说话,也没有眼泪。它的船体锈迹一天比一天明显,它的某个靠港卫星信号某天又会出现,但胜利的影子依然没有来,全是九月中旬的愤怒、十月初的疲惫、而后无尽的叹息。
我们究竟是怕什么,或者更真实地问一句吧:
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