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国拒绝供应稀土,美国会将中国排除在国际金融系统之外吗

 83     |      2025-11-20 06:40:51

前言

2025年的贸易局势,表面上似乎只是关税的较量,实际上已经扩展到芯片、矿产资源和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

上个月,美国商务部亮出一套招式,专门点名制裁那些跟中国有关的高科技企业,还顺带把欧洲也拉进了战局。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可没示弱,立即反击,祭出一系列资源管控的绝招,锂电池、稀土、金刚石,一个都不放过。

眼看局势有点悬,有媒体传出消息:美国正考虑打出一张“底牌”——把中国踢出SWIFT系统,要是真这么搞,那可不光是两国之间的事,那全球金融体系都得跟着摇晃哩。

说到底,美国那点底气主要来自于它在国际金融中的绝对话语权。不少人估摸着,这可能也算是它目前能拿出的“杀手锏”了吧。要是真的把中国踢出SWIFT,短时间内确实能给中国制造麻烦,但长远看,或许会引发全球金融格局的剧烈变化,也不一定是好事。是不是它的“终极底牌”,也要看后续的局势怎么走。

美元的裂痕

老张心里的不满,已经积攒了挺长时间了。以前,他泡着枸杞茶,最爱跟老伙计们抱怨的事,就是美联储。“这帮孙子,又开始割韭菜了嘛。”他指着电视上美联储主席的样子,敲着桌子,语气里满是无奈和无语。

这种被“收割”的感觉,估计不少人都领教过吧。你的存款、工资啥的,可能因为那边的大洋彼岸的一个会儿,一夜之间就缩水了。这种滋味,就像你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收获的却变成了别人家的果实。

能不有点怨气吗?不过,近段时间老张的心情似乎轻松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那种说不出的小自信。他看到新闻里,阿根廷用人民币还了外债,巴西的石油交易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连沙特都在讨论用非美元来进行石油买卖。

这些新闻,以前都属于偏门小道消息,现在却变成了头条,背后究竟藏着啥?就像一张庞大的多米诺骨牌,正悄悄倒下,而最先到的那一张,就是俄罗斯的遭遇。

2022年,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数千亿美元海外资产也被冻结,大家终于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真相:美元其实不是资产,而是“武器”;SWIFT也不只是个快速传输的工具,而变成了“断头台”。

这一招让不少国家都惊醒了,特别是那些手里持有大量美债,或者经济高度依赖美元的国家,他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要是今天轮到俄罗斯,明天会不会就轮到我?

这个疑问就像一颗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于是,我们就看到第二张牌被翻出:全球中央银行纷纷抛售美债,紧接着又大举买入黄金。

实话说,数据可不会说谎,过去两年里,全球官方黄金储备猛涨了上千吨,而美债的持有量也创出新低。这事儿,绝不仅仅是普通的投资行为了,简直就是在“用脚投票”。

他们借行动传达一个一致的声音:不再信任了。当全世界超160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在找美元之外的选项时,美元那霸主地位的根基,其实已经开始摇晃了。

这种动摇的直接影响,就是信任的减弱。美元能成为国际货币,靠的可不是美国的军力,而是全世界对它的信赖。

大家都相信美元,所以用它来做交易、存储价值、计价,都没问题,不过现在,这份信任,却正被美国自己一点点糟蹋掉。

美国优势被反噬

其实美国可能没料到,自己手里那把最锋利的武器,居然会反噬自己一把。SWIFT系统,这个被称为“金融核弹”的工具,毫无疑问是美国的杀手锏。

它能把一个国家和全球金融体系彻底断开联系,威力就像军事打击一样强大。用来对付俄罗斯,立刻效果显现,卢布直线跌价,银行系统一片瘫痪。不过,要是这招“核弹”指向中国,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中国可不是俄罗斯,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是全球制造业的龙头,和160多个国家都是重要或最大贸易伙伴。要是把中国赶出SWIFT,简直就像断了整个全球产业链的总线,把整个供应链都给瘫痪了。

德国的汽车产业、日本的电子产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这些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都会受到“断电”的影响。这不禁让人好奇:这电网到底是谁搭建的?用的又是谁?又有谁最怕断电呢?

答案其实一目了然,所以,那个按钮美国敢按吗?大概不太敢吧,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战”啦,一种虚张声势的吓唬手段,因为美国的“美元优势”可是靠世界的信任撑起来的。

当各国一看,美元居然成了工具,这下谁还敢长久持有美债啊?谁又会把全部财产和命都押在美元上呢?这不就叫“优势反弹”嘛。

一个需要靠全民认可才能发挥作用的权力呢,一旦它被武器化,一下子就会动摇这个共识,最后反过来损害自己。这就像村里最有钱的人,他平时借钱给大家,结果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要是有一天,他突然宣布,不听他说的就收回借款,还要冻结大家的存款,这会让大家怎么想?估计大家会赶紧把钱还清,然后以后再也不跟他打交道了。

他虽然是有钱人,但信用全没了,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美国如今也陷入了这种境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已经从千年之初的70%以上,滑落到现在的60%以下,且还在迅速减少中。

这可不是个普通的数字,而是个发出警示的信号,提醒全世界,美元的信誉正在明显崩塌,而这个崩塌,偏偏是美国自己一手弄出来的。听着挺讽刺的,但这确实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实。

从“备胎”到“主角”

当全球逐渐放下美元这个“老大哥”,那咱们该转向谁才好呢?不能真回到那种以物换物的古早时代吧?这会儿才发现,原来中国早已悄悄做好了“后备方案”,早就在暗中布局了。

这个“备用方案”,其实就是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系统,也就是CIPS。以前,CIPS只是SWIFT的一个补充或替代品,没人怎么放在心上。但是现在,随着SWIFT可能被“割断”连线,CIPS就变成了“救命稻草”。

到2025年,CIPS已经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处理金额高达上万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早已不再是“备胎”的规模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并行的选择”。

更关键的是,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支付方案,而是一整套“组合拳头”。你美国不是想封杀我芯片?那我就堵你原材料的供应。

稀土、锂电池、人工金刚石这些高科技产业里的“调味料”,中国一说管控就管控,控制得特别精准,连0.1%的含量都不放过,绝对不手软。

你们美国不是打算对我企业实施制裁吗?那我就把你们的那14家企业也列进“不可靠清单”,甚至连高通的收购案,我都得“特别留意”一下。这样一来,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中国不是在被动应对,而是在积极行动,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不依赖美元的“平行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中国的制造业、资源,还有中国的金融体系。

最要紧的是,这个世界是敞开的,欢迎所有国家加入,因此,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用脚投票”的实例。

必和必拓这些全球矿业大佬,现正试水用人民币来结算铁矿石交易,这是个挺有意思的信号,说明连老牌的资源行业也开始往新方向迈步了。

不仅仅是铁矿,巴西的石油、沙特的天然气还有俄罗斯的能源这些重要货源,也都逐渐摆脱美元的束缚,改用本币或者其他货币来进行结算,趋势倒是挺明显的。

就像咱们村里的超市一样,之前大家都得用村长发的票子买东西,可后来发现东边那家老板自己也有票,还挺管用,送货上门啥的更方便。慢慢地,大家就都跑那边去了。

中国提供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更方便、更可靠、更公平的“新超市”。这个“新超市”或许一开始规模不及老超市大,但它服务好,不坑人,还在不停地升级,比如推出了“数字人民币”这种更快捷的支付方式。

你觉得大家会怎么选呢?答案不用多说,整个世界都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方案的认可。一笔一划的信任积累,正在逐渐改写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规矩。

没有主角的世界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要抢了美元的位置,中国要成为新的领导者?如果这么想,那就未免想得太狭隘了,其实这场变革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王朝更替”,而是“思路变革”。

实际上,正在从之前那种“一个核心,几个边角”的单极结构,转变成“网络化、多点互联”的全新架构。在这个新格局中,没有绝对的主导力量,美元、欧元、人民币,甚至数字货币,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国家之间,不再是谁依赖谁的关系,而变成了彼此联结、相互依赖。就像互联网的出现,没有取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电信基础,而是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的信息网络。

将来的国际金融格局,可能也是这样子,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选择”。美国曾经的霸主地位,靠的可是“没有得选”的前提搭建起来的。

要买石油的话,非得用美元不可;做贸易的话,得经过SWIFT体系。不过此刻,中国推出了“另外一个选项”,这个选择,或许还不算完美,但它让世界拥有了一个“B方案”。

有了B方案,A方案再也不能横行霸道了,这就是“选择”的威力,它让权力变得谦虚,也让世界变得公平。对于老张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说明,老张的资产配置不再只盯着美元资产,他可以考虑更多的选择,比如多买点黄金,或者关注人民币资产。最关键的是,他看到了一个更加公平、多样化的世界正悄然走过来。

在这个世界里,规矩不再由一个国家单独定夺,而是靠大家一起商量着制定,这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意义所在吗?

咱们每个人,不只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新秩序的参与人、推动者,能亲眼看见这百年少有的巨大变动,难道不是挺幸运的事嘛?

这既是一份历史的沉重感,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特殊使命。

结语

美元的黄昏,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中国取得了什么胜利,而是整个世界在追求更加公平的秩序时做出的一种选择。将来,属于那些可以提供更多选择、搭建更多联系的“网络节点”,而不是那些试图掌控一切的“孤立中心”。

在这场全球信任的转移中,你是否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