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底,荷兰突然动手,把安世半导体的事儿给搅黄了。
这事儿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跟美国那边的动作几乎踩在同一条节拍上。
美国商务部9月29号刚发了新管制令,第二天,荷兰就急吼吼召开了欧洲半导体联盟会议。
30号当天,直接启动《商品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搞强制干预。
整个流程快得像排练过一样。
你要是真信他们“没跟美国商量”,那可就太天真了。
彭博社、金融时报都说了,荷兰这波操作背后,美国的影子太明显。
嘴上说“我们独立决策”,可行动上全是美国的节奏。
这不是配合,是被牵着走。
这种“帮凶式”的跟随,代价可不小。
自己国家的产业信誉往下跌,国际上也成了别人手里的一枚棋子。
更关键的是,经济风险全压在自己头上,万一哪天被甩了,连个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中国没装哑巴。
安世半导体在中国有工厂,东莞那个封装测试基地,一年干了全球七成的货。
你把中国这环抽掉,他们全球供应链立马断链。
这不光是技术依赖,更是现实的卡脖子。
你不是要管我吗?那我也不让你好过。
中国直接暂停了安世相关产品的出口。
不吵不闹,但一击就中。
这不是冲动,是算准了的。
咱们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也是制造重镇。
2023年,光是芯片产量就超过3500亿块。
进口更是高达4795亿块,花了快2.6万亿。
这么大的盘子,谁动谁得掂量掂量。
还有更狠的后手。
稀土这玩意儿,中国占全球九成以上的精炼产能。
光刻机、高端设备,都离不开这些材料。
真要打起来,你卡我芯片,我卡你的设备原材料,谁先撑不住?
这波反制,不只是回应,更是在立规矩。
这几年有些国家动不动就翻脸,政策说变就变。
你一退让,人家就当你是软柿子,下一步还敢踩更狠。
所以宁可硬气点,把底线划清楚。
杀鸡儆猴,不是为了报复。
是告诉那些想当马前卒的国家:你帮人出头,最后倒霉的可能是你自己。
成本太高,根本划不来。
安世这事,说白了就是一面镜子。
照出那些所谓“规则秩序”的虚伪——你嘴上讲公平,手上全是霸权。
也照出了我们现在的底气:不怕压,也不怕吓,有实力,就有说话的资格。
现在,这种事以后还可能再发生。
光靠事后反制,总有点被动。
你说,咱们是不是该早点把关键环节的自主权攥在手里?
或者干脆提前布局,让别人想卡你都找不到缝?
这事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