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昆虫记》不容错过,不看太可惜!

 92     |      2025-07-11 16:44:00

第十章 天牛时刻准备着新生

路是吃出来的

天牛属于高级机体组织的昆虫,而它的幼虫却长着很奇特的外表,因为它们就像是一小段一小段爬行着的肠子。

有一年仲秋时节,我在一段橡树里面看见一些两种不同龄期的天牛幼虫,大一点儿的,有手指头粗细,小一点儿的,就像铅笔那么粗。除此之外,我还看到了一些颜色深浅不一的蛹,它们的肚子鼓鼓的,会在来年温暖的季节从树干里爬出去。天牛的幼虫通常要在橡树里生活三年,这么漫长的日子,它们是怎样过来的呢?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天牛的幼虫们整日在树心里闲逛,一边走一边挖路,然后把挖下来的东西当食物吃。可以这样说,天牛的幼虫就是用嘴来吃自己的路的。它们长着一副黑色的、又短又粗的大颚,很像一把周边锋利的勺子,口器里没有细齿,通俗点说,它的大颚就是一把木匠用的半圆凿。幼虫们用这把凿子挖掘路面,凿下来的东西都进了它们的肚子,每一口碎渣经过它们肠胃的时候,只留下一点点汁液,然后就成为蛀屑,被它们堆在身后。施工现场没有留下任何障碍物,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是一项营养问题和行路问题同时得到解决的工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一节蠕动的小肠

为了适应挖掘这种艰苦的劳动,天牛幼虫把肌肉的力量集中在身体的前部,让它鼓起来成为很大、很壮实的夯头。至于身体的其他部分,就比较瘦弱。幼虫要整天挖路,大颚需要经常劳动,这种很重要的劳动工具必须有牢固的支撑和强有力的运动机制,所以,大颚上有一种像盔甲似的黑色角质包住嘴来加固半圆凿。幼虫的皮肤很细腻,因为身体里有一层很厚的脂肪,所以看上去很像白色的锦缎。幼虫每天只是吃没有多少营养的树屑,居然能长得如此丰满,也算是奇事了。

天牛幼虫的脚几乎不到一毫米,对于它的爬行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加上它的身子很肥胖,它的脚根本够不到地面,只能悬在空中。要说天牛幼虫的走路方式,真是很奇妙,因为它们既用背部,又用肚子来行进。在幼虫的背部,长着一些像脚一样的步行器,完全具有了脚的功能。

幼虫腹部的前七节上下都有一个四边形的平面,上面全是粗糙的乳突,幼虫可以让这些乳突随意鼓胀、凸出、压缩、摊平。上面的四边形是由两块肥肉组成的,背部的血管把它们分隔开来,下面的四边形看不出有肥肉,这些便是幼虫的步带。如果幼虫想前进,就鼓起背上和肚子上的后步带,压缩前步带。因为幼虫们住在粗糙的橡树里,所以,可以把后步带固着在狭窄的墙壁上,用来支撑自己。前步带的压缩使直径缩小,幼虫就可以向前滑动,行走小半步。为了完成一整步,幼虫还要把身体的后部缩起来,补上身子往前延伸的部分。这时,幼虫鼓起前面的肥肉来支撑身子,再收起后面的步带,让它们能够自由地伸缩。幼虫就是用这种方式在树心里游逛,真像一节蠕动的小肠。

又瞎又聋的“木头”

天牛具有很敏锐的眼睛,可是那些生活在橡树里的幼虫却都是瞎子。这也难怪,它们整天生活在黑漆漆的树干里,食物随处都是,不用眼睛就可以找到,视觉当然就没有用了。说到听觉,当然也没什么用处,橡树里从来都是很安静的,它们不用随时倾听是否有天敌来伤害它们,在没有声音的地方,有没有听觉也就不重要了。

它们又聋又瞎,不会连嗅觉也没有吧?许多动物都靠嗅觉来寻找食物,幼虫不需要寻找食物,是不是嗅觉也没有呢?要真是这样的话,这种幼虫也太可怜了!我决定马上检验一下。我找了一小段柏树,挖了一个与天牛在橡树里的通道很相似的小沟,把一只幼虫放在小沟里。柏树的木头是很香的,有那种针叶树类所特有的树脂味。一般来说,如果动物被放在陌生或是很不习惯的地方,它们往往有很烦躁的反应,可能会坐立不安。可是这只幼虫爬到了小沟的尽头,就趴在那里不动了,好像这就是它平时睡觉的卧室似的。它对浓重的气味无所谓,反而睡得很踏实。为了进一步验证,我把几个味道刺鼻的樟脑丸放进了幼虫居住的一截橡树里,但它们仍然无动于衷。最后我使用了萘,它们还是没反应。我决定不再做徒劳的实验了,它们没有嗅觉是确凿无疑的。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说到味觉,我实在想象不出终年吃一种食物的幼虫能有多么清晰的味觉,这种单调的食品无非是有时汁液多一些,皮革味就会重一些,有时汁液少一些,就会显得比较干巴,口味差别仅此而已。此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触觉,我想天牛的幼虫虽然比较特殊,但应该还是有的。当我用小针刺它们时,还能感到它们因疼痛而颤动,虽然这种触觉的起因是被动的。

一系列实验的结论是:天牛的幼虫没有视觉和听觉,只有不太灵敏的味觉和触觉,而且它的这两种感觉还比较迟钝,我觉得它就像一种半睡眠的木头。我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形象,仅供大家参考。

预知未来的“小神仙”

虽然天牛的幼虫感觉麻木,但是,它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安排得很周到,可以说很有预见性。在三年的黑暗生活中,它们虽然爬上爬下地到处游逛,一会儿这边转转,一会儿那边待会儿,但肯定不会离橡树深层太远,因为深层是很暖和的,不管外面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都不会影响它们的起居,当然这里也更安全。

不过,过完三年的隐居生活以后,它们终究要离开橡树,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它们很清楚自己将来要走的路,而且知道这条路一定充满着艰险。所以,将要离开橡树的日子,它们不光要考虑吃的,还要考虑将来怎样出去。

刚进入橡树里的天牛幼虫,只有小草的茎那么细,当它们快要变成蛹时,已经有小手指头那么粗了。在这三年中,它们总是按照身体的模样来挖掘通道,直径从尾部往前逐渐缩小,道路始终在树干的中心部位。它们的住所就像是一座弯弯曲曲的迷宫,里面堆满了蛀屑。对于天牛的成虫来说,要想从这座远离尘世的迷宫爬出去,简直比登天还难。好在天牛的幼虫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因此为自己的出行做好了准备。

三年的闲散生活马上要结束了,幼虫们好像受到了某种预感的推动,开始用有劲的钻头向橡树的表皮挖去。它们这样做,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碰巧啄木鸟医生正在给这棵橡树治病,它们一露头就会被发现,结局当然是成了啄木鸟医生的美餐,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它们全然不顾这些危险,义无反顾地挖呀啃呀,直到只剩下树的一层表皮没有捅破,全当成门帘来使用。那些胆子大的,甚至连门帘都不留,直接接受阳光的拥抱。这就是天牛的出口,当天牛羽化出来后,只要用大颚锉锉门帘,或是用头拱一拱,就能轻易地走出栖居地,这点儿小事对它们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

把未来的事安排好后,幼虫开始着手眼前的事情。它们退到过道不太深的地方,在出路的旁边挖了一个小屋,这间小屋的设施完备,防备也很严密。小屋呈扁椭圆形,长80毫米到100毫米,横轴线长25毫米至30毫米,纵轴线长15毫米,这个尺寸能让天牛在里面充分地活动。在屋里,幼虫在墙壁上贴了一毫米厚的碎木纤维做的丝绒,因为娇嫩的蛹很喜欢舒适的地方。在小屋外,幼虫还设置了三道栅栏,从外到里依次是碎木屑和小木片、矿物质的白色封盖、碎木屑。这些准备工作后做好以后,幼虫已经很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始终朝着门的方向

幼虫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以后,就把自己的工具放在一边,蜕了皮,化成了蛹。蛹在襁褓时期是很弱的,只能躺在柔软的毯子上积蓄力量。这时,它们的头始终朝着门的方向。这看起来似乎是很随意的,其实不然,这对它们的成长很关键呢。当天牛羽化出来以后,浑身会披着一层硬邦邦的盔甲,这时,因为有盔甲的束缚,它们想翻个身都困难,更别提掉转头了,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你可能会想,要是某个幼虫犯糊涂把头朝里了,那会怎么样?这样做当然是很危险的,会要了天牛的命,所以,天牛幼虫从来不做这种傻事。

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天牛们浑身充满了力量。它们用腿把第一道木屑扒拉开,前面就是第二道屏障——一个石盖。把石盖砸碎吗?那太费事了,而且用不着。天牛用头顶几下,再用脚踢一踢,石盖就松动并从框里脱落了。接下来,是第三道屏障,还是一些碎木屑,很容易,扒拉开就完事了。现在,道路终于畅通无阻了,天牛来到了那个门帘前面,用大颚咬几下门帘,门帘破了,天牛爬出来了。呼吸到第一口新鲜空气,暖暖的阳光照着整个身子,天牛很兴奋,连触角都高兴得要发抖了。

天牛终于完成了从蛹到成虫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幼虫是功不可没的。虽然它们的感觉能力很差,但它们的预见性很强,为成虫的出行做好了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从打通道路到让蛹头朝着门口躺着,给蛹预备舒适柔软的毯子。

为了蛹的安全,它们还设置了三道屏障。可以说,每一步它们都做了精心的安排。虽然有人说它们是一节没有感觉的肠子,更有人说它们是木头,不管别人怎么说,它们在成蛹前做的一系列工作,让我对它们刮目相看,更对它们产生了敬意。它们实在是一种很有趣的小虫子,我从心里佩服它们!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