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了!100式坦克皮薄炮细,凭啥叫“陆战之王”?

 74     |      2025-09-11 19:08:00

哥几个,咱先说好,今儿这嗑,可能有点颠覆你那点关于“陆战之王”的库存知识。

九三大阅兵那会儿,传说里那个代号“双离谱”的家伙终于转正了,挂上了“100式主战坦克”的牌子。

一听这名,ZTZ-100,我心里那叫一个敞亮,这排面,妥妥的“天字一号”,奔着下一个百年去的。

可等央视的镜头怼到脸上,把这新媳妇的细节一点点露出来时,我估摸着不止我一个,全国的军迷圈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玩意儿……咋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呢?

怎么说呢,这感觉就好像你花大价钱请了个世界顶级拳王,结果发现他上台前先给自己裹了三层保鲜膜,还说自己的战术是“主打一个灵活,挨打就算输”。

你说离谱不离谱。

这100式坦克的资料摆出来,防护性能居然是排在优先级最末尾的。

甚至那侧面装甲,主要防的还是破甲弹。

这话我给翻译翻译:真到战场上跟人狭路相逢,对面要是给你来一发穿甲弹,你这侧面就跟那层保鲜膜没啥大区别。

我当时脑子就“嗡”一下,这设计思路,是不是哪个总师喝高了画的图?

这还不算完。

坦克的根是啥?

是炮,是那根能讲道理的真理。

结果呢?

咱们这位“天字一号”扛了门105毫米炮。

你没看错,我也没说错,一零五!

我知道咱们的105炮早就被魔改成“五对负重轮之怒”了,可时代变了啊大哥。

现在外面混的都是像M1E3、T-14这种浑身挂满反应装甲的铁憨憨,你拿105去跟人家的120、125甚至更粗的管子对瞅,这不跟华山论剑你提了把水果刀上去一个道理吗?

物理定律可不惯着谁。

那一刻,我真有点恍惚,感觉咱们在军工这条道上“卷”了这么多年,最后整出来个“丐版”?

这小炮,这脆皮,简直是把“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这几个字焊在了炮塔上。

就在我差点把键盘敲碎开喷的时候,那“双离谱”的另一半,才幽幽地露出了它那张让人后背发凉的脸。

这玩意的腿脚,快得不像个坦克。

新发动机配上插电混动,功重比直接干到了30马力/吨往上。

我给各位打个比方,欧美那帮哥们为了叠护甲,把自己堆得死沉,就算塞个1500马力的心脏,功重比也就22出头,跑起来气喘吁吁。

咱们这个100式,就是个穿着重甲的博尔特。

而且因为有电动机,那起步瞬间的扭矩,你开过电动车就懂,悄无声息地一下就蹿出去了。

这哪是坦克,这分明就是个披着坦克壳的刺客。

你以为这就完了?

真正让我下巴颏半天没合上的,是它的信息化配置。

这车从头到脚,塞满了各种雷达和传感器,4面相控阵雷达都给你安排上了,活脱脱一个“陆地宙斯盾”。

一台车开机,就能把周围好几公里的地面和低空扫描得明明白白,而且是AI自动识别,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给你分门别类标得清清楚楚。

这叫啥?

这就叫开图挂,别人还在摸黑走路,你这直接把战争迷雾给驱散了。

这时候,你再回头看它的搭档——那个叫“100式火力支援车”的家伙,就全明白了。

那车就一门30毫米小炮,连个反坦克导弹都没带,你说它支援啥?

它支援的是信息!

它的态势感知能力比主战坦克还变态,屁股后面还藏着个大型无人机。

这哥俩凑一块儿,根本就不是传统的坦克战斗小组。

它们是一个能高速移动的“战场大脑”,一个超级WIFI热点。

这下,所有看似“离谱”的设计,瞬间就说得通了。

为啥皮薄炮细?

因为它压根就没想过要跟你玩什么坦克对决的浪漫!

它的玩法更像是打游戏。

100式这对组合在战场上高速溜达,把电子设备全开,然后把十几公里内所有敌人的坐标、型号、动向,实时共享给所有友军单位。

未来的地面战怎么打?

绝对不是坦克面对面激情对射。

而是你的部队还在行军,100式在10公里外就“看”到了你。

然后,火力支援车里的操作手,跟打红警似的,鼠标一点,要么是自己带的巡飞弹飞过去了,要么是直接呼叫后方的远程火箭炮或者自行火炮,给你来个“天降正义”。

你到死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发现的。

至于那门105炮?

那是用来打扫战场的,清理一些漏网之鱼,或者干掉几个不开眼的无人机。

如果一场仗打到需要100式用主炮近距离硬碰硬了,那说明整个作战体系已经输得差不多了。

这已经不是装备的代差了,这是战争理念的降维打击。

它把陆军的作战模式,从比谁拳头硬、谁血条厚的“平台中心战”,一脚踹进了“网络中心战”的新次元。

兵力可以分散,但信息必须互联。

这套打法,就是传说中的“马赛克战”,讲究的是用信息差玩死你。

所以说,100式这“双离谱”,实际上是超前得让人有点害怕。

它不再是一辆单纯的坦克,它是未来战争体系的一个节点、一个缩影。

它好像在对全世界说:哥们儿,别再纠结那几毫米的护甲了,陆战的玩法,要变天了。

未来的战场,决定胜负的可能不是你炮管的口径,而是你WIFI信号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