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名匪徒在大漠中横行霸道五十年,却因为一尊纯金佛像,被剿匪部队一举歼灭。
在1950年11月中旬,白马连,也就是华北野战军骑兵第十师12团的二连,为了追击叛匪“张疤子”,连续行军了21个日夜,最终穿越了荒凉的乌兰布和沙漠。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狼山南麓的阿贵庙外。
到了晚上,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战士们冷得直哆嗦,出发时带的干粮早就吃完了。
战士们不想打扰寺里的僧人清修,只能吃难以下咽的骆驼饲料来填饱肚子。
极度疲惫的战士们倚靠在战马旁,进入了深深的睡眠。
寺庙里的和尚们从门缝里往外看,被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感动得热泪盈眶。
庙里的住持格达活佛邀请战士们到寺内休息,但战士们婉言谢绝了。
寺庙里的僧人们整晚都没有休息,他们为战士们准备了热腾腾的食物,还有干粮。
最后,寺里的和尚们把养的一百多匹好马牵了出来。战士们骑着的战马已经连续奔波了多日,现在非常虚弱。
僧侣们给我们的战马养得肥壮,都是上好的千里马。这样,剿匪部队的战士们士气高涨,行军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几天之后,“张疤子”带着211名匪徒,在米仓县(杭锦后旗)太阳庙,主动向剿匪部队投降。经过一个月的周旋,他们终于走到了尽头。
“张疤子”的参谋长王如意哭得眼睛红红的。土匪们逃跑时带走了600多匹好马,但饥饿的匪徒们已经吃掉了一大半,现在只剩下274匹了。
“张疤子”股匪被剿灭后,“麻子队”这个在河套横行了50多年的土匪武装终于消失了。
仅仅几年前,他们的队伍人数超过一万,实力非常强大,是当地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
话说要从一百年前开始讲起。
在1852年的春天,邢台县东石门村迎来了一个好消息,王柱家添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同春,小名进财,长大后又有了号叫俊川。
王柱这个人总是闲不住,喜欢惹是生非,欺负老实人,时间久了,也积攒了不少不该得来的钱财。
在1852年,太平军北伐时攻占了邢台,这让王柱感到非常害怕。为了安全,他卖掉了家里的财产,和师兄弟李三侉子一起,推着独轮车,带着家人,长途跋涉了两千多里,来到了内蒙古的磴口县,去找亲戚朋友帮忙。
王同春5岁时得了天花,因为没钱治疗,不仅脸上长了麻子,还瞎了一只眼睛。
王同春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不但识字不多,还跟着师傅王三侉子学到了一身好武艺。
王同春16岁那年,身高体壮,因为被村里的小伙伴们戏称他为“独眼龙”,他非常生气,于是拿起棍子把那个小伙伴打死了。
王春觉得这次恐怕躲不过去了,于是躲进了阴山里,开始干起了抢劫抢夺的土匪勾当。
当时,清朝的朝廷内忧外患,形势动荡不安。再加上王同春待的西山咀一带天高皇帝远,他胆大心细,手段毒辣,天生就是做土匪的料。
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王同春终于发迹了。但他心里明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时候。这样的冒险生活,对他的福报有很大的损害。如果再不改弦更张,迟早会出事。
王同春是个挺机灵的人,年纪还没到四十多岁就收山了,过上了安稳的富翁日子,再也不跟别人争来争去了。
王同春真是个大富翁,眼红他的人叫他“财神附体”,而乡亲们则习惯称他“王大户”。
王先生
钱能通神,王同春既会赚钱又懂得享受,黑白两路都吃得开。他跟绥远省的都统潘矩盈、蔡成勋、马福祥这些人都是拜过把子的兄弟。
当地有个横行无忌的悍匪卢占魁,杀人如麻。王同春也跟他结拜为兄弟。
说实话,王财主既是个瞎子,脸上还有麻子,要是他是个穷人,估计这辈子都很难找到对象。
王同春不仅有一个妻子,竟然一口气娶了三个,个个都是美女,这让人怎么想得通呢?
王同春家的孩子很多,有两个儿子特别调皮,一点也不像勤奋的人家的孩子。
这两个人文采平平,武艺也不行,但他们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常去烟花之地。
在张家口和大同等大城市里,很多人都知道这两个男子的名声。
可惜好景不长,两人相继患上了性病。
王同春不惜花大价钱,请来了外国医生,终于治好了两个儿子的病。只是哥哥留下了满脸的麻子,弟弟却弄瞎了双眼。哥俩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真是有些不幸。
王同春开始为儿子广娶妻室,他的大儿子在两年内就娶了三位夫人。
老二虽然娶了一妻一妾,但他看不到妻子的模样,这让他常常怀念过去的时光。因此,他又经常去那些娱乐场所。他还自称为“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仿佛不这样做就活不下去了。
小儿子如愿以偿,却没想到这次又生了难以启齿的病。尽管王同春花了无数的钱,最终他的宝贝儿子还是选择了服毒自尽,去了阴间做了一名风流鬼。
王同春活下来的儿子叫王英,这个名字和《水浒传》里的“矮脚虎”相同。这两个人都十分凶狠,好色又无耻。
这个王英可不是之前的那个王英。他是王同春的儿子,名叫王杰臣,小时候的乳名是增罗子。
尽管王英脸上有不少麻点,但他依然被许多人看作是会走路的金元宝。不知道有多少土匪心想着要是能把王英绑了,就能向他父亲勒索一大笔钱。
王同春当了大半辈子土匪,自然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于是他先发制人,从小就为儿子挑选了100个全副武装的家丁,时刻跟着王英。
王同春在这行可是个老手,他选的人一个个都很能干,装备的马匹和武器也特别好。周围百里范围内的土匪都不敢招惹王英,生怕惹上麻烦。
因为有了这些助力,年轻时的王英更加无所畏惧。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声名远播了。
当地百姓给王英起了个“没底据”的绰号。“没底据”是当地方言,意思是不太可靠。
王英虽然靠不住,但他爸赚钱可是一把好手。
杭锦后旗的土质很好,但是草丛茂盛,而且那里的十年有九年是干旱的,根本没法种地。
在离这里一百多里的地方,有一条波涛汹涌的黄河。如果在黄河上挖一条人工运河,把黄河的水引过来,这片荒芜的土地就会变成肥沃的良田。
可是千百年来,许多人看着水发愁,但很少有人动手挖河。
要完成这个事情,不仅需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
直到清朝末年,山西河曲县的杨满仓和杨米仓兄弟俩为了躲避战乱,选择了走西口,最终来到了杭锦后旗。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里,有个叫河曲智叟的人反对愚公的计划。现在,为了证明家乡河曲的伟大,杨家的两个兄弟打算开凿一条大运河。
杨家的两兄弟带着家人,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挖出了一条长达130里的河,后来人们称这条河为杨家河。
以杨家河为主干,又开挖了几十条总长330多里的引水灌渠。从此,70多万亩荒地变成了良田。杭锦后旗也因此改名为米仓县。
杨家兄弟为了挖杨家河,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从当地教堂借了5万银元的高利贷。可这点钱远远不够,简直是杯水车薪。
于是,杨米仓的孙子杨孝想起了他从未见过的王同春。
王同春没有借钱给杨孝,而是提出用入股的形式参与,待杨家河工程完成后,他希望获得百分之三十的优质田地。
杨家河的工程已经快完成了八九分,王同春这么做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勒索。
面对紧急情况,杨孝只好接受这次近乎敲诈的威胁。
两年之后,王同春一下子掌握了16万亩的好田地。方圆东西五百里、南北一百五十里的地方,几乎都是他家的佃户。每年光收租子就能收上两千多万斤粮食。
王同春还养了很多牛、马、猪和羊,数量太多了,他自己也数不清有多少。
王同春在当地变得极其富有,这引起了北洋政府的注意。
农商部长张謇和地理学家张相文指出,乾隆时代的和珅家财万贯,他的田地也多达12万亩。然而,王同春一个人就超过了和珅,这绝对是一个人才,不可不重用。
后来,王同春变成了北洋政府的水利专家。
不久,王同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又被冯玉祥聘请为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的总参议。也算是老当益壮了。
王同春之所以受到重视,除了他有钱外,还因为他养了一支三千多人的私人骑兵部队。
因为王同春和王英两人都长着麻子,大家背后就把这些骑兵叫做“麻子队”。
早几年,王同春和他儿子王英,都通过匪首卢占魁,加入了哥老会。
哥老会在川军和湘军中很有影响力,是一个让各个军阀都感到畏惧的地下组织。
1925年的秋天,聪明能干的王同春老人去世了。那时,30岁的王英终于摆脱了父亲的影响,准备大展身手。
没想到,还没等他采取任何行动,冯玉祥就已经对绥远省的哥老会进行了打击。
石友三,曾是冯玉祥手下的重要将领,他首先带领手下摧毁了包头哥老会的总指挥部,随后又将哥老会的几位头目李三河、顾焕章、梁宇庭等人处决了。
绥远哥老会的大头领杨万桢被砍头了。两个所谓的“龙头”肖吉元和张洪也被挂在了示众台上。
冯玉祥的真实意图是想对付王英,但考虑到他手下那3000多人的“麻子队”,就没有贸然行动。
王英心里很害怕,于是派人给冯玉祥送去4万元,请求他网开一面。
送钱的是王英的心腹副官张希尧,他来自米仓县。
张希尧之所以被选中承担重任,是因为他小时候长过麻疹,脸上留下了许多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张疤子”。
“张疤子”这个人胆大心细,面对冯玉祥的责备时从容不迫。最终,他不仅平安归来,还为王英争取到了“独立骑兵旅”旅长的职位。
在第二年的九月,冯玉祥在五原发誓,然后带领军队去中原参加军阀之间的混战。
他刚离开,阎锡山就送给张英一份重礼,让他担任了晋绥军“独立骑兵师”的师长,手下有五个旅,总共十个团。
为了报答阎锡山的赏识之恩,王英发动军队反对冯玉祥,并发布了通告。
冯玉祥家里出了乱子,赶紧回去安抚王英。
为了表示诚意,冯玉祥主动申请加入哥老会,并一次性缴纳了4000大洋的会费,还自愿成为了王英的师弟。
冯玉祥觉得已经把王英控制住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到前线。
他刚一出门,王英就再次背叛,杀了很多人,还抢走了冯玉祥的大型军火库。
王英的“麻子队”原来只配备了轻武器,这次可好了,轻重机枪和迫击炮都配齐了。
在1927年,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击败了阎锡山的晋绥军,占领了绥远。
阎锡山再次被“张疤子”的游说激怒了。张作霖一签字,王英便成了“东北陆军第31军”的军长。
张作霖是个有钱人,出手很大方,给王英不少好处,还答应送他几架飞机。可是,当时既没有机场,也没有会飞飞机的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老张可没那么容易交出手里的钱,他让王英去对付阎锡山。
阎锡山明白王英看重的是钱而不是人,于是悄悄让人找到“张疤子”,给了他一笔让王英无法拒绝的贿赂。就这样,王英又成了阎锡山手下的军长。
王英兵力大粮足,而且很容易被别人拉拢。阎锡山想悄悄解决掉他,没想到蒋介石比他更快一步。蒋介石给王英封了一个“骑兵总司令”的职位,并答应每年给他发放280万元的军饷。
王英性格多变,得罪了不少有实力的军阀,每当有人碰到他的队伍,都不由自主地想要开战。
王英这才意识到有危险,但他非常狡猾,将手下的部队一分为五。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每人给了他们一个骑兵旅。
王英留下“麻子队”约3000人,名义上是为了保护家产,驻扎在后套地区。他自己则带着家人和副官“张疤子”,去了天津隐居。
王英现在有四位妻子,他的第一位妻子姓贾,来自包头。第二位妻子姓赵,是一位蒙古族公主。此外,他还娶了张家口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名叫王桂花和王桂女,两人都还不到十八岁。
王英到了天津,遇到了一位名叫张筱红的著名妓女,一下子就被她深深吸引。他让“张疤子”出面,花了1万大洋把张筱红从妓院赎了出来。
没想到这位张小姐真是个厉害角色,一年多里,先是正房贾氏和二房赵格格都被她气死了。三房王桂花被毒手害死,可怜的四房王桂女,也被张筱红以三百块大洋卖进了妓院。
王英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曾经风尘女子的张筱红,竟然是一名日本特务。在她的影响下,王英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可耻的汉奸。
日军对王英很感兴趣,日本军方高层梅津美治郎还亲自接见了他。命令日军平绥铁路特务机关长盛岛角芳和绥远特务机关长羽山喜太郎,协助王英行动。
为了表示诚意,日军将张家口阿芙容的生意都交给王英来打理。
王英心里明白,要是没有自己那3000多“麻子队”,日军肯定不会花这么大的力气。
张英让“张疤子”回绥远管理“麻子队”。日本人大喜过望,还赏了王英一个“大汉义军司令官”的职位。
七七事变之后,“麻子队”虽然扩充了几回,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多,日军把他们改名为“绥西自治联军”。
外族之人,心性难免不同。日军担心王英的势力过大,难以控制,因此时常对其施加打压。为了加强对“麻雀队”的控制,,日军也派了不少教官进去。
这些日军教官只能在“麻子队”的边缘活动,核心的三千多人,“张疤子”盯得很紧,不让日本人有机会插手。
实际上,沦陷的绥远地区并没有直接遭受日军的侵袭,,但王英的伪军队伍占据在西公旗(今乌拉特前旗),给当地百姓带来的伤害,比日军还要严重。
“麻子队”烧杀抢掠,坏事做尽,当地百姓恨透了他们。但是,大家又无计可施。
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王英心里很害怕。这时,国民党军队向他领导的队伍抛出了橄榄枝,把这支队伍改编成了“国民党第12战区骑兵第一集团军”,王英成了总司令。
“麻子队”更名为“西公旗保卫团”,团长是“张疤子”。
表面上看,“麻子队”和王英好像分开了,但实际上这是他聪明的地方。国民党军队把那些改编过来的伪军队伍当成挡箭牌,把主力部队早早地保护起来,这样就不会让那些主力部队被国民党军队吞并了。
果然,王英的部队在丰镇被华北野战军打得大败,他一个人逃了出来,躲到了北平,并买下了不少房产。
在绥远起义之前,王英给“张疤子”写信说:先保住队伍,接受改编,等事情平息了,再寻找机会行动。
1950年5月23日,王英被公安机关以“汉奸罪”逮捕。只是因为“麻子队”是起义部队,准备对他宽大处理。
这个消息到了“张疤子”耳朵里。这家伙心肠狠毒,偷偷接受了国民党特务马景寿的任务。7月10日,他带着自己的队伍公然反水,这几乎就是直接把以前的老东家王英推向了绝路。
在“张疤子”叛变的那天,他残忍地用绳子勒死了华北野战军派来的工作人员,包括郑国保政委在内的22人。
战士王占元不愿意叛变,最终被“张疤子”活埋并枪决。
绥远起义的部队被编入华北野战军第23兵团。在马景寿的唆使下,部队中有一些队伍叛变了。
张疤子联合刘少山、张德彦、张泰奎等几个叛军头目,他们互相勾结,自称是“国民党华北自卫救国军”的第一纵队。
马景寿手里握着一张空头委任状,他随手一签,“张疤子”就成了纵队司令。
战士王占元被“张疤子”杀害,他的结义兄弟崔树仁气不过,趁机逃了出来。他在一个小镇上用电话向上级报告了“张疤子”叛变的消息。
兵团司令董其武将军非常生气,立刻命令陕坝军区的骑兵连、独立营,第107师的327团,以及第四骑兵师的12团组成一支剿匪队伍,坚决打击叛匪。
张疤子还没意识到,他叛变的事情已经被人知道了。几千个叛匪正聚集在米仓县的李芝圪旦村,大吃大喝,还互相许诺封官。
夜间,打击叛乱的队伍突然出现,叛军毫无准备,很快放下武器投降了。
只有匪团长兼参谋长王如意,假扮成剿匪部队,带着300多个叛匪和600多匹马,从容地冲出了包围圈。
王如意是王英的大姐,她非常狡猾,"麻子队"的成员们都叫她“二当家”。
王如意以前结过婚,但半年后丈夫突然去世了。从此,她混在“麻子队”里,与“张疤子”关系很暧昧。
王如意一口气跑了六七十里地,直到到了补隆村才缓过神来。
天一亮,狼狈的“张疤子”带着二三十个人来到了补隆村,与王如意会合。
这一战让“张疤子”元气大伤,他打算找一个地方好好休息一阵子。
王如意建议回到李芝圪旦,因为剿匪部队最近在那里取得了胜利,短期内应该不会再去那里了。
正如王如意预料的那样,剿匪的队伍已经离开了。
“麻子队”在李芝圪旦住了六天,一切都很平静。
第七天的傍晚,剿匪部队骑兵十二团二连在执行任务时经过了李芝圪旦村,决定在那里过夜。
后来发现村里有军队在行动,因为叛乱分子没有换衣服,所以清剿队伍一时分不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就开始吹号来联系。
这一下子,草丛里的蛇都被惊醒了,叛匪向剿匪部队开枪了,几名战士当场倒下了。
政府军发起了主动进攻,而人数众多的叛乱分子则进行了回击。
剿匪的队伍人数太少,敌不过对方,损失了不少人马。那些叛匪见有机可乘,赶紧溜走了。
在连长云继生和指导员乌塔噶图的带领下,剿匪部队紧追不舍。
“张疤子”见此情景,突然掉转马头,向着剿匪部队的骑兵连杀回来了。
双方刚一交手,赵维新带领的剿匪部队骑兵12团就及时赶到现场。
战斗局面立刻变了,叛乱分子慌忙逃跑,追击的队伍紧追不舍。
叛匪逃入了泰山谷,王如意带了一百多匹骆驼堵住了山口,叛匪才得以逃出生天。
这次战斗击杀了47名叛乱分子,缴获了69匹战马和158峰骆驼,还有一些武器和弹药。
剿匪队伍失去了51名战士,双方基本上是不分胜负。
在这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张疤子"领着他的"麻子队"四处游荡,行动诡秘莫测。剿匪部队到处搜寻却总是扑个空,反倒是几次中了敌人的埋伏,损失了不少战士。
剿匪部队越打越勇,沿着叛匪行军留下的线索,一直在寻找战斗机会。
10月30日下午,剿匪部队的骑兵第10团第2连在西尼乌素西北方向的沙梁上行军时,发现叛匪正在沙梁下扎营。
剿匪队伍先用迫击炮猛轰敌人的营地,接着从高处向下猛攻,直扑叛乱分子。
那些反叛的人匆忙迎战,结果当场就有十几个人倒下了。剩下的人一看情况不对,分成两队,往沙漠深处逃跑了。
根据俘虏提供的线索,那些逃跑的土匪,会在阿贵庙那里汇合。
要去阿贵庙,得穿过一片荒凉的乌兰布和沙漠。剿匪的队伍虽然没有在沙漠里战斗的经验,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还是坚定地踏上了沙漠之路。
出发前,剿匪部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调动了五个步兵团,在叛匪可能出没的山口和要道设下防线,迫使匪徒们在沙漠中东躲西藏。
后来,追击部队的三个骑兵小队又被安排了100多峰骆驼来协助任务。
在沙漠中,骆驼有时比战马还要重要。
广阔的沙漠无边无际,剿匪部队的战士们在沙漠中追寻着叛匪留下的点滴线索,整整走了21天。
部队出发一个星期后粮食就没了,战士们只能吃给骆驼准备的粮食来填肚子。人还能扛一扛,但战马缺水少食,个个瘦得皮包骨,这下子行军的速度就更慢了。
不过战士们的热情依然很高,他们明白,离叛军越来越近了。
因为叛匪也需要吃饭,所以只能靠屠杀战马来充饥。
沿途随处可见被战争摧毁的战马骨骼。通过这些骨骼和动物的粪便判断,“麻子队”大概还需三天才能遇到剿匪部队。
平时情况下,这段距离只需连续追赶两天两夜就能追上。但现在大家都很疲惫,骑兵的速度和步兵差不多,快不了多少。
陕坝军分区的骑兵连,在参谋长刘生凯的带领下,穿越了3000多里的沙漠,终于成功横穿沙漠,到达了绥远和宁夏交界的王东召圪旦村。从这里上山,就是阿贵庙了。
剿匪队伍纪律严明,没做任何坏事,这让庙里的和尚们很放心。他们还主动为队伍准备了干粮,甚至把自己养的上百匹好马也给了队伍使用。
他们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除了对剿匪队伍的敬佩,更多的是出于对叛匪的愤怒。
三天前,“麻子队”来到阿贵庙住了一晚,他们对僧人不是打就是骂,离开时还拿走了庙里的一尊纯金佛像。
此时的“张疤子”走投无路,只好再次返回大沙漠。
剿匪部队增加了人手,行军速度明显加快了。终于,在米仓县东什儿庙后山的十八台村附近,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剿匪部队从两侧夹击,很快结束了战斗。
根据被俘土匪们的交代,这些被歼灭的土匪是匪首张德彦的手下。现在他们已经和“张疤子”分道扬镳了。
第二天,剿匪部队在四王子旗和木庙两地彻底消灭了叛匪包喜才的队伍。
就在战士们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王占元的另一位结拜兄弟刘玉川将叛匪师长徐占福等人击毙。随后,他带着叛匪的人头、武器和战马,向剿匪部队投降了。
次日,叛匪头目刘喜才带着14个匪徒从狼山出来,假装投降剿匪部队。结果他们的诡计被识破,刘喜才只好束手就擒。
随后,叛匪头目李建堂带领着32名匪徒向剿匪部队投降了。
他带领的23个同伙拒绝投降,夜晚袭击了铁匠圪旦村,结果被村里的自卫队逮了个正着。
叛匪头目鲍喜才和陈进财带领着三十多个匪徒,顺着一条干涸的沟壑逃出了沙漠。最终,他们在同义隆村被剿匪部队第10团全部消灭。
到现在,“张疤子”的手下都被收拾干净了,但他和他的“麻子队”却不知去向。
11月3日,剿匪部队接到报告,称“麻子队”在杨柜村残忍杀害了两名14岁的女孩,并强迫村里六名青年加入土匪队伍。
剿匪队伍快速行动,在西乌盖口发现了敌人的踪迹。“张疤子”边打边撤,一路上损失了不少人马,最终在太阳庙山后面的什尼乌素沙漠里被剿匪队伍包围了。
经过四天的激烈战斗,剿匪部队捉住了182名残匪。
“张疤子”周围只剩下29个同伴,迫不得已,只好放下武器投降了。
这次战役中,我们共获得了393匹战马,7挺重机枪,12挺轻机枪,13支冲锋枪,135支步马枪,17支手枪,1部电台,5732枚手榴弹,还有接近10万发的各种子弹。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战利品,多得像小山一样。
就这样,盘踞绥远50年的“麻子队”,最终全军覆灭,宣告了他们的终结。
王如意在投降后一直痛哭流涕,她自己说是因为心疼那些被土匪吃掉的战马。其实,她可能更是在为“麻子队”的覆灭感到难过。
第二天,王英在先农坛东侧的刑场上被执行了枪决,就在“麻子队”全军覆灭的次日。
张华
一个月之后,绰号“张疤子”的人在米仓县的杨柜村被依法执行了死刑。
很遗憾,王同春和王英父子多年来积攒的巨额财富,都藏在一个叫狼山的山洞里。这个藏宝洞的具体位置,随着王同春和王英的去世,只有王如意一个人知道。
那天晚上,就在“麻子队”投降的时候,王如意找个上厕所的理由,偷偷溜走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见过他。
“麻子队”被消灭三天后,剿匪部队又一次来到了阿贵庙。这次他们不仅归还了之前夺走的战马,还把土匪抢走的金佛送回了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