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评估单一出来,我差点没把手里的行驶证撕了:五年老车,市场价连八万都悬,车管所愣给我打成“豪车”。
就这,还是在大厅空调直吹、我汗湿手心的情况下发生的。
你以为父子之间过户辆小车能有多难?
别天真,现实比你想象的还离谱。
我本来是奔着“便民服务”来着,结果体验了一把流程社会的花式折磨。
儿子头天晚上还在网上查攻略,说直系亲属过户,填表交钱,和买杯咖啡差不多简单。
第二天一早,他信心满满地跟我打包票,像极了年轻人刚进社会的那股劲头。
结果窗口那位小姐姐连头都没抬,直接甩过来一句“先评估再缴税”,态度比系统还冷静。
我俩面面相觑,攻略瞬间作废,亲情在政策面前彻底失灵。
说到评估,不得不多唠叨几句。
系统价和市场价的差距,跟我和儿子的代沟一样深。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魔幻?
那张单子一出来,周围群众也有共鸣。
旁边一位大姐悄悄递过来一句:“我那辆老桑塔纳,评出来比二手车行还高三万,光税金多交两千。”
场面一度有点像吐槽大会,大家都在窗口前被“系统评估”打懵。
缴税的时候,儿子低头算账,嘴里嘟囔着“这都能买辆二手电车了”,我差点没把计算器扔到窗口。
这一环扣一环的套路,真有点像密室逃脱,门一重重锁着,钥匙还全掌握在工作人员手里。
你想抄近道?
不存在的——流程在前,亲情靠边。
等轮到验车,说是检测透光率,结果半年前刚贴的新膜直接被判“死刑”。
我看着那两千块的膜被撕下来,心疼得像被猫挠。
队伍里有个大叔自带解压神器,边刷短视频边吐槽:“我去年给闺女过户,被卡得差点想退回去再买新车。”
那股无奈劲,我懂。
你要是也在现场,估计会忍不住笑场。
流程这东西,套娃一样,拆了一个还有下一个。
政策的初衷也许是堵漏洞,结果堵住了大部分守规矩的普通人。
你说公平,现实却让大部分家庭只能认命。
网上偶尔有热搜,什么“父母给子女过户还得评估缴税”,底下评论区一片“有共鸣”。
防君子不如防小人,流程面前,亲情也得排队。
想当年在老家,车管所大姐一边嗑瓜子一边帮我填表,十分钟搞完。
那种温度,城市里真是见不到了。
现在的流程,感觉不是给人用的,是给流程本身设计的。
数据说,去年全国二手车交易1700多万辆,政策一年几变,系统价和市场价永远对不上。
你说这合理吗?
专家说“科学规范”,老百姓只能自嘲“走流程”。
这场景让我想起体育圈那些“神操作”。
去年有个大牌球星转会手续卡了半年,粉丝天天刷热搜,最后不了了之。
谁能想到,冠军都败给了流程。
咱们普通人呢?
只能在窗口前等着、算着、吐槽着。
别说什么“人人平等”,现实是流程面前大家都挺狼狈。
说到家庭和教育,谁家不是想让孩子少吃点苦?
结果一辆车过户,变成了流程修炼场,儿子在大厅里一边翻攻略一边吐槽,像极了打游戏被卡关的小玩家。
流程社会,人人都是“流程勇士”,每一步都得自己闯。
你还别说,这比体育比赛还讲战术,谁能巧妙绕开流程谁就是MVP。
有人问,真有那么夸张吗?
数据不会骗人。
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超过1700万辆,相关政策调整频率直逼手机系统更新。
每次调整,都是为了“更公平”,可普通人每次都得重新“学规则”。
你说堵漏洞,结果堵的是便利和信任。
现在想想,流程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公平吗?
有温度吗?
我反正没摸着。
流程的尽头,大概是大家一起在评论区吐槽、比赛谁的流程更魔幻,顺便顺带把“持续稳定流量”送到相关搜索里。
你有过户、转会、换证的奇葩经历吗?
来,评论区见,咱们比一比谁才是流程社会的幸运锦鲤。
说不定哪天,政策改了,你就是下一个“过户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