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说法挺火的:中国这边砸锅卖铁造航母,美国却偷偷把四万吨的两栖攻击舰塞满F-35B战斗机,搞出个“闪电航母”。有人就琢磨了,是不是美国人故意挖坑,让咱们在超级航母的赛道上烧钱,自己却换赛道玩起了性价比?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看。
九十年代的中国海军啥样?好听点叫“近海防御”,难听点就是家门口都守不牢。那时候美国航母编队能堂而皇之开进南海,咱们除了抗议,连像样的反制手段都没有。这种憋屈让中国人明白:航母不是面子工程,是保命的家伙事儿。辽宁舰从乌克兰拖回来时就是个没发动机的空壳子,咱们硬啃十年修、十年学,把它变成“海上教练机”,不为别的,就为搞懂航母怎么造、怎么用。等山东舰完全自主建造下水,咱们才算真正拿到了航母俱乐部的入场券。现在福建舰装上电磁弹射,这技术全球只有中美能玩,明摆着是要跟美国掰手腕。
为啥非要远洋航母?南海、台海局势复杂,印度洋是能源生命线,非洲、中东的战略节点都得靠海军护航。这些地方动辄上千公里,没航母飞机根本飞不到。福建舰造价八十亿美元起步,但这钱花的是未来几十年的海权底气。海军强不强,航母战斗群就是硬通货,没这张入场券,连上桌打牌的资格都没有。
再看美国那边,11艘十万吨核动力航母是全球霸权的底牌,但这玩意儿太贵了。福特号单艘造价130亿美元,后续维护更是无底洞。五角大楼算过账:一艘福特级的钱能造四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后者造价30多亿,能装二十来架F-35B,虽说比不上正牌航母,但应付地区冲突、小规模打击绰绰有余。现在的美军更多面对的是反恐、维稳这类“大炮打蚊子”的活儿,派核航母过去纯属浪费。说白了,美国不是不要航母,而是学会了“量入为出”——航母继续造,但得搭配两栖舰省钱。
最有意思的是,外界争论中美是不是互相忽悠,两国行动却暗合一条逻辑:超级航母+两栖攻击舰的双配置。中国这边航母一艘接一艘,075型两栖攻击舰也像下饺子一样服役,连076型都在规划电磁弹射和无人机平台。美国呢,福特级航母一艘没少造,但“闪电航母”的数量在悄悄增加。这哪是互相挖坑,分明是现代海军的必修课。
有人说中国追美国是“被带偏”,美国推两栖舰是“示弱”,这完全没看懂局势。中国是在补过去的短板,用航母+两栖舰组合往顶级海军圈子里冲;美国早就是圈内人,现在忙着优化结构,让海军更省钱高效。未来当中国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打击群成型,中美在海上进入“中盘对弈”时,比的就不再是谁船多,而是谁能把航母和两栖舰的组合玩出花。到那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亚太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