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声震得创汇社区的老槐树叶子直颤,街坊们端着饭碗就往外跑——这阵仗,准是又有军属家要长脸了!陈琨他爹老陈头鞋都跑掉一只,挤进人群才看见,主席台上那红绸子扎的"二等功"奖状金灿灿的,活像他儿子开的战斗机尾焰。
七月毒日头底下,十八个军属家庭的汗珠子都在发光。细柳街道的王婶攥着三等功喜报不撒手,跟邻座炫耀:"俺家小子在炊事班立得功!首长说他炖的羊肉泡馍,香得雷达兵都把持不住!"这话引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都笑出眼泪,顺手给王婶添了杯冰峰汽水。
要说最抢眼的还得数陈琨那小子。这娃打小在秦渡镇河滩上放风筝,谁成想现在真成了驾驭钢铁雄鹰的人。他爹老陈抖着立功证书念叨:"去年探亲回家,这小子半夜还趴被窝里背参数,我骂他魔怔,他倒说'爹啊,天上可没后悔药吃'。"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噫——"的起哄声,几个老兵油子偷偷抹眼角。
丈八街道的李家婆媳俩最有意思。婆婆捧着儿子三等功奖状不撒手,儿媳妇却盯着慰问金信封直抿嘴。主持人打趣:"嫂子这是琢磨给功臣买啥惊喜呢?"小媳妇一跺脚:"买双气垫鞋!他视频里说脚底板都是泡,我这心啊跟刀绞似的..."话没说完就被婆婆搂住肩膀,婆媳俩的泪珠子啪嗒啪嗒往奖状上砸。
鱼化寨的老周家三代从军,这次老爷子带着曾孙来领重孙子的喜报。九旬老人摸着烫金证书直嘟囔:"现在当兵真讲究,我抗美援朝那会儿立功,就多发俩罐头..."惹得警备区干事赶紧解释:"老爷子,现在咱们讲究的是精神物质双丰收!"说着又给添了袋米面油,乐得老周当场要唱秦腔。
活动现场最忙活的是草堂街道的锣鼓队。这些穿红褂子的老伙计们可不管啥流程,见着军属就敲一段《将军令》。领队的张老汉敲得兴起,把鼓槌往空中一抛:"俺们这手艺传了六代人,当年送过八路军,现在送航天员!"结果没接住鼓槌,正好砸在来采访的记者脑门上,全场笑浪差点掀翻遮阳棚。
五星街道的军属老刘最有派头。儿子在潜艇部队立了功,他特意穿了身海魂衫来领奖。社会事业服务局的小年轻要帮他别绶带,老爷子一梗脖子:"我儿子在海底都能认准航向,我还能找不着自个儿胸口?"结果绶带别歪了,活像潜艇的潜望镜,反倒成了全场最靓的造型。
庞光街道的赵大娘领完奖状死活不肯坐车回家,非要举着喜报步行两公里。社区干部劝她:"这大热天的您别中暑。"老太太一瞪眼:"当年送儿参军走十里都没事,现在光宗耀祖了倒娇气?"结果半道被奶茶店老板拦下,非要用"功臣家属免费"的牌子换她捧奖状拍张照。
要说最会整活的还属高新区领导。给军属发完慰问金,突然掏出个二维码:"扫扫看功臣训练视频!"陈琨开歼击机翻跟头的画面一出,全场小孩都蹦着喊"再来一个"。有个穿开裆裤的娃娃指着屏幕喊"舅舅",原来他舅是地勤保障立的三等功,正在给陈琨的战机做检查。
活动散场时发生件暖心事。创汇社区卖煎饼果子的摊主追着军属塞鸡蛋灌饼:"不要钱!我弟在西藏当兵十年没回家,看见你们就跟看见亲人似的..."社区书记赶紧招呼摄影师补镜头,结果摊主一激动把甜面酱挤成了心形。
各街道的退役军人服务站这回可算较上劲了。细柳站的锣鼓队刚在群里发完送喜报视频,丈八站就晒出军属院门口挂的LED横幅。最绝的是鱼化寨站,给立功军人家里装了个智能门铃,按响就自动播放《咱当兵的人》。据说现在整条街的狗都学会前奏了。
夜幕降临时,王婶家飘出油泼面香气混着《强军战歌》。她儿子从部队打来视频,镜头里一群黝黑脸庞挤着喊:"阿姨!下回探亲给您背袋宁夏枸杞!"而陈琨他爹把立功证书供在祖宗牌位旁,突然发现证书背面印着行小字:"本证书宜冷藏保存——毕竟热血铸就的荣誉,得用冷静来守护。"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