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肥东长临河东街,有一幢老时颇有名气前店后宅"传统格局式的老房子。房子座南朝北,前后三进,正门呈北偏东,砖木结构中运用抬梁式构架,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样,檐口配以雕花封檐板,门窗保留万字纹木雕装饰 ,后院现存一口清代水井及百年桑树,构成"饮水思源"的隐喻空间。从老房子悬挂的牌子上得知,此屋是我国著名教授、地图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测绘学》编委及地图制图学条目主编,被后人誉为 “为我国地图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地图学泰斗和一代宗师”“测绘将军”的开国少将吴忠性的旧居。
吴忠性,谱名吴家骥,1912年3月出生于合肥东南乡吴兴益村(今属肥东县湖滨乡)的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父吴运泰在光绪年间“考取贡元,候选儒生正堂”,以设私塾教学为生,祖父吴克信曾任河北县丞,后以教书兼行中医谋生,不过到了他父亲吴显芳一辈时,家道已经中落,为了谋生常年在外工作,奔波过度英年早逝(33岁去世),年幼的吴忠性便寄养外祖父家,拿今天的话说,便是妥妥的留守儿童。
生活在外祖父家的吴忠性,自幼便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此,稍微懂事之后便立志:一定要要发奋读书,将来求得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光大门庭。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一个人童年的家庭教育和情况,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家庭艰苦一些,对一个人的一生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但要有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增长知识和学到一点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为什么能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而在学术上有点成就,与小时候家境有关。因为不这样就无以为生,更谈不上出人头地。在甜水里长大的娇生惯养的人,一般来说,比艰苦的孩子就少些出息。我对我的子女只指明他们的方向和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在穿的吃的用的方面,我不多关心,只要他们不受冻不挨饿就行了”。
从吴忠性总结教育孩子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对孩子小时候务必严格,要让其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天资聪慧的他在外祖父家办的私塾里学习,先是《百家姓》、《千字文》,继而《四书》,《五经》,《左传》、《纲鉴》,虽然全是属于死记硬背,很多是一知半解,这种古典一读便是十来年,拿他自己的话说,耽误了十几年的美好年华。但事实上就是在这寒来暑往的背诵古典名著中,成就了他扎实的古文功底,特别是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良好品德,使他的一生为人正直、待人诚实、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在读私塾期间养成的。
他17岁的那一年,受了十几年旧式教育的吴忠性与同年龄的吴翠(吴家琪,1912—2011)结婚了。按理说成家就要立业,但他还是琢磨读书的事情,一心要想去学习新学,便进入六家畈湖滨中学学习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要知道,那时的他除了认识几个字之外,对这些新知识是一窍不通,他对学习感觉压力山大。但求学心切的吴忠性白天随班听课,晚上补习,夜以继日地学习,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凭着他的聪慧和坚忍不拔的毅 力,硬是将本应学习三年的初中课程学完,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这一阶段,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加之是否能够考上高中胸中无数,吴忠性想上安庆职业中学,尽快毕业分配好找一份工作。但他的伯父吴少农反对,他认为既然读了就得往更高层次求学,考省立高中然后再冲刺高等院校。况且安庆离家远,每年寒暑假光来回路费就得花费一大笔,根本也省不了什么钱。要知道,他这个伯父吴少农,谱名吴显芬,毕业于陆军速成学堂,曾经授予陆军上校军衔,是一个很有声望和地位的人物,正是他让他读高中,后又鼓励他报考中央测量学校,并资助了他部分学费,让他踏上了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吴忠性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绩从中央测量学校毕业后,作为高材生的他终于有了体面的工作和安稳的生活,他分配到“中央测量总局制图科清绘股任技术员”,工资有36元一个月,学业的成的他开始琢磨家里的事情,也就在这一年,他的长子吴邦杰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祖居出生了,一家人都其乐融融地庆贺他学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的时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打破了他的梦想。此时,日军占领家乡六家畈,母亲杨素珍和妻子吴家琪带着幼子吴邦杰逃难。他们和长临河镇的熟人步行了200多里来到了九江,再乘船到了武汉。通过武汉的熟人打电报给吴忠性,吴忠性从湘乡县返回武汉接到他们,从此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但是在湘乡仅住半年时间,猖狂进攻日本侵略军又向这里打来,接下来的日子似乎追着他们打,吴忠性的单位测量总局迁往广西桂林,再迁贵州贵阳,后又迁重庆,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里,吴忠性已经有三个孩子,加上母亲一家六口人全靠他一人薪水,特别是在扶老携幼逃难的过程中,其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贤惠勤劳的妻子吴家琪精打细算或做小买卖,或挖地种菜,使一家勉强温饱而少饥寒,为了保证家中的顶梁柱吴忠性能有个好身体去工作、去兼课赚钱,吴翠在每天的中餐中总会设法做一碟可口些的菜摆放在丈夫跟前,使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取得了好的成绩。
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由于吴忠性在中央测量总局工作成就突出,理论实践经验丰富,中央测绘学校要开办本科班,师资不足,决定派他和另外三位同事去英国学习。英国官方将他们分配到了印度学习。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印度学习期间,吴忠性看到了印度人对我国西藏、新疆地区所做的地图,无耻地把我国大片的国土画入他们的版图。有心的吴忠性买了许多地图和书籍带回国。这就为他后来能用一周时间便绘出进军西南、西藏的地图打下了基础,这是后话。
从外国学习凯旋回国后,吴忠性已升任中央测量学校制图科科主任兼主任教官,官价升到二等测量正。这一职务在部队相当于已经是中级军官,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那一年他回到故乡肥东长临河东街住了差不多一个月,那时正值他故乡东南乡吴兴益村修家谱,在谱中记录了他的事迹和职务官价,一时成为族人的骄傲。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一败涂地,溃退前夕,意识到测量总局的重要性,而且有吴忠性专家级别的人才,便强令全部迁台,时任制图科主任的他眼见大势已去,不愿再跟着跑,他将电报摔在案头:“我死也不会去台湾!” 他联合爱国教员联名抵制,迫使迁台计划搁浅。为保护珍贵测绘资料,他携家眷进驻重庆制图厂,以“人防人”策略对抗特务破坏,将十万分之一西南军用地图悉数封存。动员科里的单身人员搬到印刷科厂里住,保护仪器,以防被偷盗。他等着我军的到来,所有的测绘系统被接收,吴忠性从此走向了新生的道路。
整体起义的吴忠性,看到我军干部彬彬有礼,言行举止十分得体,对于他这样的技术专家十分尊重。就算物质条件不发达,大家也能省吃俭用把钱粮留下来给技术专家们做研究。这一点让吴忠性很感动,他痛恨国民政府统治下暗无天日的旧社会,新中国让他找到了自己奋斗的奔头,相比迁台旧官僚的所谓的功名利禄,这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目标。忠性很快得到了新生人民政权的重用,被任命为西南军区测绘分局制图科科长。
正在这时,新中国虽然成立,便全国有些地方尚未完全解放,尤其是形势复杂的我国西南边陲地区——土地广袤的西藏还未解放,实在是一块心腹大患。他听闻十八军即将进藏,并制定两套方案:一是作战计划,另一个是和平解放西藏的计划,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藏的行军路线图都是必须要完成的。兵贵神速,如果能尽快完成制图,解放军的计划就可以尽早完成,却苦无精确地图。此时,吴忠性主动请缨:“我在印度测绘过喜马拉雅南麓,愿助一臂之力!”带领团队七天七夜不眠不休,采取“歇人不歇阵”的方式,夜以继日赶制地形图。终于完成进藏路线图。特别是在1950年昌都战役中,这份标注冰川隘口、河谷通道的地图,使我军伤亡减少三成。
随后,西藏爱国民主人士与我军进行了和谈,双方谈得十分顺利,我军在西藏人民的支持下顺利进驻拉萨,彻底粉碎外部势力妄想分裂我国的企图,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还大大增进了民族大团结,“百万农奴翻身把歌唱”。我军高层领导评价吴忠性:西藏和平解放,虽然他从没有拿过枪,也没有参与谈判。但他的贡献的成绩,相当于一名将军,因此,在随后我我国首次评定学衔时,吴忠性先由高教四级副教授、后升为正教授,尤其是在西藏解放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吴忠性被上级批准入伍参军,继续从事部队中的制图领导工作,职务相当于副军级,并授予了少将军衔,成为一名开国少将。
对于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清醒认知的吴忠性,拒绝跟反动派同流合污,不愿随大流去台湾,认为自己的故土才是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终于成为一名知名的地图学家、教育家,同时是一名对新政权立有功劳的开国少将,在他堂堂正正做人,严格自律做事,为人师表风范影响下,以及对于子女教育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引导下,他的几个孩子也非常听话,认真学习,进取心很强,都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各自理想的学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长历程对得起父亲的嘱托与期盼,跟父亲一样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有益于人民的人。
先说大儿子吴邦杰,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后来进入商界,曾任上海开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亚太健康协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吴邦杰堪称商界翘楚。
尤其是第二个儿子吴邦国成绩最好,高考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是一名高材生。名片大学毕业之后,历任电子管厂的技术员、科长、厂长等职务,后慢慢成长为国家领导人。
大女儿吴慧中,毕业于原华东工程学院机电引信专业,曾任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虚拟现实理论与技术、 现代仿真理论与方法、图形图像建模与处理等。现任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学术刊物编委,国系统仿真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是一名女中豪杰。
为人正直清廉,教子有方的吴忠性虽然官到少将,但他以身作则,淡泊名利,从不以权谋私,要求孩子们不要以他的名义获取任何特权,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奋斗。正如他写给儿子的信中说的:“我要求你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权。如果有亲戚朋友来找你,一旦不符合原则,六亲不认,包括我在内。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动摇立场。”
作为一名军人,吴忠性能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勇敢地弃暗投明;作为一位科学家,吴忠性对学术要求精益求精,他常告诫学生:“地图上的0.1毫米误差,实地就是百米生死。测绘者的笔,应蘸着良知研磨!”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吴忠性更是严格要求,特别是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儿子赠言:“勿羡位高,当思权重。昔绘西藏图,每笔系战士性命;今理上海市,每策关百姓冷暖。”
纵观吴忠性的一生,他在学术研究中严谨求实的精神,为我国地图学照亮了前进的路,也是他高超的专业实力,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学识渊博、学无止境的学者,还是一位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更是一位意志坚定、身怀绝技的测绘将军。要求子女扎根基层、关注民生,踏踏实实,不要在乎名气,而要提升自己的实力,无怨无悔地一心为人民着想,真抓实干,用踏实务实的工作实绩,这一切都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爱,让他忠于自己的专业事业,忠于自己的崇高理想。
1999年,吴忠性将军离我们而去,在弥留之际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告诫后人,“经历了这么多年,我越发感觉到我的思想是在向上发展的,对党的忠诚和信仰越发坚定,对国家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我们的国家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他们不畏困难、不怕艰险,他们是前途无量的,我们的国家也就是大有希望的!”他生前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留下了众多书籍和珍贵的精神遗产。
斯人已逝,但他为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跃然纸上,他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可以看出,吴忠性将军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期许,多年后看来还是那么让人感动。所幸的是,我们的国家正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如今我国的太平盛世,如您所愿! 后人有诗赞曰:临河古镇仰高风,淝水环流一代功。粉壁青砖凝质朴,长联翰墨写精忠。神州不尽迢迢路,旷野犹闻阵阵鸿。庭院深深深几许,繁华桑梓叶葱葱。